第934章给年轻的敌将上一课(第1/2页)
作品:《扶明高》十一月初,一场小雪不期而至,冰冷的雪花带着丝丝寒意,在大地上覆盖上薄薄的一层。
远方近处的田野,远方的山林和城池,都披上白茫茫的外衣。
北风呼啸,吹的旌旗猎猎作响,一支万余人的马军,全然不顾风雪的侵蚀,沿着道路快速进军。
赵铭收复了南京,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徐州,届时吴三桂多半会立刻撤兵。
周军趁着明军内战,发起突袭,按着徐州明军一顿爆锤,赵铭岂能让吴三桂全身而退。
哼,打了人,还想走?
在明军收复南京的第二天,李定国返回云贵,高一功、金声桓等人返回湖广,筹备大举反攻。
不过,他们返回,再调动兵马,吴三桂的大军可能早就已经撤回周国布防了。
因此,在李定国等人离开南京之时,赵铭还派遣了李元胤,率领万余精骑,马不停蹄去包抄
吴三桂的后路。
骑兵渡过长江后,一路疾驰,就是要赶在,南京的消息,传入到徐州之前,插入徐州与洛阳之间,斩断吴三桂的退路。
这时,骑兵疾驰,马蹄践踏着地面,溅起片片雪泥,李元胤一骑当先,身后万骑驰骋,只用两日时间,就抵达了寿州之南。
早前吴三桂令洪承畴做檄文一篇,声讨赵铭,扬言发大军直扑南京。
为了掩盖他谋取徐州的意图,吴三桂以部将赵良栋,领偏师一万余人,进入凤阳,虚张声势,迷惑赵铭。
在吴三桂大军进抵徐州,开始围攻徐州之后,赵良栋这支偏师,并未撤离,而是驻扎于寿州北岸,隔着淮江,与明军对持,保护着吴三桂大军的侧翼,还有后勤补给。
李元胤奉命出发时,赵铭给其的军令,就是令他与寿州守军汇合,击毁北岸的周军偏师,然后直取开封,阻断吴三桂的归路。
吴三桂近二十万大军,在徐州归德一线,粮草都是关中运送至洛阳,再经过开封抵达前线。
一旦明军穿插到洛阳和徐州之间,吴三桂不仅粮路被断,撤回洛阳也变得困难。
这时,经过连续行军,一万明军已经抵达寿州附近。
“将军,前面就是寿州!”一名部将拿出地图,大声说道。
李元胤勒住马缰,却沉声道:“派人去寿州城,联络守将,大军随本将去八公山!”
语毕,拔动马缰,率领大军,前往寿州城外的八公山隐蔽。
大军进入八公山脚,找了一片枯树林,搭建简易的营地,经过两日行军,疲惫不堪的士卒,便从马匹上取下毛毯、被子,挤在一起呼呼大睡。
李元胤来到山上,召集几名属下,坐在一块大石头旁,铺开了地图,进行商议。
这时,一名亲兵领着一将而来,却是镇守寿州的守将贺云登。
寿州,古称春寿,乃是江北重镇,三国时期,吴魏与此多次大战,乃兵家必争之地。
“李将军!”贺云登抱拳道。
李元胤连忙起身,“贺将军怎么亲来了。”
贺云登笑道:“李将军不入寿州,反而领着大军,来这天寒地冻的荒郊野岭下寨,我猜想必是心有所动,所以亲自赶来,看怎么配合。”
李元胤让人给贺云登搬来马札,邀请他坐下,然后豪迈笑道:“贺将军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情想向你了解。”
贺云登道:“可是对岸敌军情况?”
李元胤颔首道:“对岸有多少敌军,由谁领军,装备如何?”
贺云登道:“对岸敌将,乃赵良栋,有兵万五之数,装备还算精良,以马军居多。”
“赵良栋?”李元胤扭头过来,看向属下部将和参军,问道:“你们谁知此人。”
“没听过这号人物。”众人都摇了摇头。
贺云登道:“这个赵良栋乃甘肃人,早前乃孟乔芳部将。孟乔芳投靠吴三桂后,他便被吴三桂收编,在突袭河套,西征漠西之战中,表现不错。周军之中,将赵良栋、张勇、孙思克、王进宝四将,称为河西四将。因此,吴三桂对其十分器重。本将与其对持以来,发现此人,确实有些能力。”
李元胤才明白,原来是近几年才冒起来的人物,作为沙场前辈,该给新来的后辈,上一课了。
李元胤沉声道:“敌军驻营于寿州对岸,本将领兵寻合适地点渡河,绕道其后攻击,届时贺将军正面强渡,共破其军,不知是否可行?”
贺云登沉吟片刻,站起身来,走到山头,目光注视淮江对岸,看着赵良栋的大营。
李元胤等人也走过来,注视淮江对岸,一座周军大营,便见营中人头攒动,战马嘶鸣。
李元胤继续道:“敌军只有万五之数,只能注意寿州附近的河段,且其尚不知本将领兵前来,突袭之下,当能破其营寨。”
贺云登笑道:“敌军不过万五,而我军合兵,有两万之数。我大明久战精锐,没道理惧怕敌军。好,就按着李将军之意。”
当下两人又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