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内忧外患(第1/2页)
作品:《扶明小说》九月中旬,经过斥候和天地会密探的查看,满达海自常州退军后,耿仲明很快便带领五万清军,逆江而上,应该是去增援武昌。
这样一来,江南二十万清军,损失五万余人,调走五万余人,便只剩下十万大军,镇守江宁、镇江、芜湖、安庆等几座大城。
一时间,清军兵力捉襟见肘,守卫尚且吃力,便别说继续攻击浙系明军,江南清军彻底进入防守姿态。
不觉之间,任谁也没预料到,七年之后,局势已然悄悄逆转,攻守之态,正悄悄转变。
江南十万清军,将要牵制二十多万浙系明军,满达海压力巨大,江南之地,攻守之势已经逆转。
不过,虽说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但是东海镇同样损失惨重,无力乘势进攻,朱以海收复浙中、浙北不到一年,加之水淹杭州后,浙中尚需恢复,也无力发起进攻,收复金陵。
因此,在满达海退兵后,赵铭与朱以海几乎同时选择收兵罢战,准备休养生息,充实钱粮,招募军队,以备再战,江南的明清两军很有默契的进入相持阶段。
满达海回到镇江不久,便返回江宁,一边上书请罪,陈述自己对明清局势的见解,一面下令让孔有德在镇江一线,修筑工事,加强防守,抵御赵杂毛西进。
满达海的奏疏,送到北京之后,多尔衮大发雷霆。
他费尽千辛万苦,派出使者去找隆武朝廷议和,拖延一个多月的时间,没等来满达海击破明军,收复苏松常,阵斩赵杂毛的消息,却等来江南清军损失五万,无功而返的奏折,令多尔衮大失所望。
更令他失望的是,满达海不仅没有忏悔,反而在奏折中劝说多尔衮,为了大清国,请多尔衮假戏真做,与明朝议和。
这让多尔衮极为愤怒,当即下旨,摘掉满达海征南大将军的帽子,召回北京闲置,令英亲王阿济格取代满达海,出任征南大将军,坐镇江宁,招兵买马,意图再战。
多尔衮依旧不肯放弃他一统天下的野望,而他的固执己见,也引发了诸多满洲贵族的不满,表面团结的满清内部,一股暗潮随之汹涌起来。
在常州之战,影响着清廷之时,赵铭确定满达海撤兵,耿仲明西进之后,派出属下通告隆武朝廷,提防清军援军,便留李忠明接替已经被打残的王德顺、王翊留守武进,修复城池,防备镇江清军,自己则率军返回苏州。
长达小半年的常州之战结束,清军十余万主力,却奈何不了东海镇。
这使得湖东百姓,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树立了对赵大帅和东海镇将士的信心。
此前,虽然清军被挡在锡澄防线之西,但是苏松士绅百姓,还是心中难安,如头顶悬剑,总担心东海镇无法挡住清军,被清军突入湖东,使他们遭难。
湖东士绅和商贾提心吊胆之下,自然不敢扩大生产,工坊不敢投入,商贾不敢进货,对湖东经济打击很大,甚至有人变卖家业逃去浙江,严重影响了赵铭振兴江东的计划,湖东各州县都出现了萧条的现象。
此时,虽然危机解除,但是赵铭要做的事情却比较多,需要抚恤、招募士卒,恢复军队实力,需要安抚商贾,恢复经济,同时还需要审视常州之战的得失,了解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
九月二十日,赵铭返回苏州城,受到了苏州士绅百姓的热烈欢迎,钱谦益还联合一大批士绅和商贾,出资十万两,购买物资、食物、酒水,犒劳大军。
赵铭回到都督府后,当夜设宴,为有功之将庆功,苏州城中,一时之间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常州之战结束,清军败退,无论官民,尽皆欢喜!
右都督府后院,宴会结束之后,赵铭留下心腹和幕僚,于客厅闲谈商议着眼下时局。
客厅内,赵铭身穿常服,坐在主位,陈明遇、马士鳌、王家勤、徐浮远、陈于阶等人,坐在两侧。
众人身边桌案上都放了茶水和糕点,让众人醒酒,商讨只是闲谈和讨论,并不严肃。
赵铭喝了口浓茶提神醒脑,微微笑道:“这次常州之战,展示了我东海镇的实力,看苏州绅民的反应,应该已经彻底归心!”
众人脸上都露出微笑,这一战后,东海镇在湖东,可以说已经彻底站稳了脚跟。
“大帅,常州之战胜利,确实值得庆贺,不过也不能小瞧了满清,还是需要提起警惕啊!”马士鳌在众人都备受鼓舞之时,忽然说道:“况且眼下我东海镇,至少还面临内外两个危机!”
赵铭闻语收敛的笑意,挥手让厅堂内众人安静,然后说道:“马先生何出此言?”
马士鳌道:“这次我军虽然击退了满达海对湖东的进犯,可是大帅不要忘记,满清趁着大帅兵力陷在江南,派出兵马,扫荡了辽东和山东沿海,我东海镇经营了数载,耗费无数钱粮扶持的山东卫、辽东卫,被满清剿灭。旅顺、长山岛等处,都被清军夺去,两卫几乎全军覆灭,数年经营可以说毁于一旦。”
赵铭不禁皱起了眉头,而马士鳌则继续说道:“如今满清扫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