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9章矛盾的转化(第1/3页)

作品:《《诡三国》小说阅读

给骠骑将军『简单的』,或者说是敷衍的封爵进邑的建议,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封爵进邑,看起来虽然还行,但是实际上么……

即便是真的封爵进邑,若是给的太多,无形当中就等同于加强了斐潜对于关中北地的掌控权柄?能给斐潜添点堵不是更好么,还反过去帮他忙?

同时斐潜的食邑累积也很高了。

虽然说大汉历史上也有给一些高达万户的食邑的封赏,但是那是皇室勋贵的标准,而斐潜当下这样的功勋,给个几百多少有些说不过去,而给一两千,然后再加上斐潜原本的食邑,虽说还没有接近万户的标准,但是也明显越发的接近了。

真要是还有什么事情,照这样的封赏下去,难不成出现异姓食邑万户?要知道,一谈及异姓万户侯,大汉当中的人首先就会想起三个人,萧何,张良,还有曹参。而斐潜何德何能,可以和这三个人比肩?

这样的苗头必须掐死,不能再给斐潜增加食邑了。

那么不封食邑单独封爵位,也不合适。

汉代过于扁平的爵位体系导致王侯之间的缓冲很少。

如今斐潜便是铁打的关内侯,而再往上难不成给个『公』?没听诸葛瑾话里话外都是『斐公』长,『斐公』短么?不就是表示要这个么?可真要顺着这个意思来,那么老曹同学的脸皮子要往哪里放?

更何况还有一个棘手的事情……

荀彧瞄了一眼少府曹震,缓缓的说道:『陇右之地早年多沦丧羌人之手,西域亦成失土,今得骠骑复之,此功不可不赏,然自天子迁都以来,社稷动荡,爵禄皆不时颁,若骠骑请归其禄,朝廷何以与之?』

因为斐潜还不是王,所以食邑也并非是封国,按照大汉律法而言,斐潜是无法对于食邑区域之内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的,只是享有相应地区赋税的权利,但是实际上这些区域朝堂从来就无法派人前去管理,同时也没有收上来一分一毫的赋税,所以实际上这些都是虚的,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像是这样的事情,当众人默认的时候,那就是道理。。可是当有人不愿意,并且将其曝光出来,就没有了道理。

曹震是曹洪之子,当任了天子少府少监之后,干的一些事情大家都清楚。刘协的前几任的少府监,不是死了就是跑了,然后长时间没有人愿意担任,而曹震这个少监,自然就像是后世那些主持工作的副经理一样,成为了少府的话事人。

诸葛瑾一口一个『斐公』,这意思还用得着多说么?

荀彧的意思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好像是再说现在装糊涂给斐潜糊弄回去,斐潜要是不满意,回过头来找你要钱,不管是要之前朝堂所欠下的那些俸禄,还是少府这几年的欠帐,到时候要怎么办?

毕竟从天子刘协迁都的那个时候开始,朝堂就没有给过斐潜一粒米,一文钱的俸禄,现在要是再跟斐潜提封爵进邑,增加俸禄什么的,那么斐潜提出要将之间那些拖欠的先一次性付清,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拿什么言辞来搪塞?

曹震冷笑了一声,他现在是主管少府事项,那些天子采购的行为基本上也就是他搞出来的,觉得荀彧似乎明里暗里的在指责他的这些事情,哪里肯忍,便是说道:『若是以令君之意,莫非欲加其「录尚书事」乎?』

曹操立刻瞪了过去,『混账!文若所言乃持重之语,岂可轻慢之,还不向令君道歉!』

旁人的话,曹震或可不听,但是曹操发言了,岂能忤逆?

于是曹震吞了口唾沫,向荀彧施礼,口称小子无状,出言无心云云。

荀彧微微颔首,并没有借题发挥,也没有再多说一些什么。

其实给斐潜开设『西京尚书台』的机构,也就是说给了斐潜「平尚书事」的权柄,甚至可以说是半个『领尚书事』。很多事情都是『早知道』,后悔『当初不应该』,而西京尚书台明显就是这样一类型的事情。

在那个时候,斐潜兵临许县,大战一触即发。而曹操主力还至少有一半在荆州,江东孙权虎视眈眈,冀州士族左右摇摆,可谓是内忧外患也不为过,再加上许县之内也不是那么的稳定,以至于暂且休战使斐潜退兵,避免双线或是多面作战,便成为了曹操当时最佳的选择。

对于西京尚书台的名号,在当时觉得不过就是斐潜想要自主任命一些官职罢了,毕竟当时即便是不给这个名头,斐潜也是一样会自行任命,就像是袁绍和各地诸侯任命什么太守刺史的时候会上报朝堂,没有朝堂的首肯就不会任命么?

所以当时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并且属于那种还占了斐潜的便宜的,可是现在看来才知道并非如此。

虽然说西京尚书台没有任命九卿及以上官职的权柄,但是斐潜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打算按照三公九卿的结构来组建决策层,所以这一条『限制』,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而且斐潜还反过来向关中士族子弟,表示自己有这个方面的『限制』,所以才搞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