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1章脚底下的黑暗(第2/3页)
作品:《诡三国最新章节小说》绣衣使者汉武帝的鹰爪,奉诏督察各地,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地位显赫。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很是牛掰过了一阵,后来么,因为江充这个人干的好事……
巫蛊案的始末细节难以考究,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嘴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其实根本不相信儒家所谓的仁义与忠恕。在他的骨子里,信奉的还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帝王之术,其特征是霸道、冷血、残忍、多疑。
到了王莽时期,因为要篡位,所以又重新将绣衣使者捡了起来,然后觉得之前的『绣衣使者』,或者叫做『绣衣直指』名头不好,就改成了『绣衣执法』,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而到锦衣卫的时候,多少还有些借鉴绣衣的味道,只不过后期『内卷』了,而到了我大清的粘杆处,更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对内镇压……
斐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六韬有云,「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此非绣衣之列,亦无节钺之权。缉拿违法,乡镇除奸,乃巡检之责,有闻司内上下,无权过问。』
后世许多特务机构最终崩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柄过重,以至到了后期,甚至不惜养虎为患,养寇自重,构陷罪名,谗害忠良来保全自己的位置稳固,权柄不失。因此职责拆分,尤其是某一些重要的职能部门就尤为重要。
『直尹监明记官吏,巡检处游弋乡野,有闻司刺探反间,大理寺诉讼审判,』斐潜用手比划了一下,『此四者,各司其职,不分高低尊卑,职能相互构叠,便如四柱合力,以固社稷尔……』
庞统听闻了之后,便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如此,有闻司之职,主公欲取何人?』
『德润如何?』斐潜说道。
庞统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主公所择甚佳。德润出身贫寒,知晓民间疾苦,又有数理之能,归纳汇总消息,调配四方人手,当可胜任也。那么这大理寺,责甚重也……』
斐潜问道,『士元之意,当属何人?』
庞统也是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司马仲达如何?』
斐潜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善。』
这一次的调整,不仅是表面上的这些事情,还有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东西,比如直尹监会倾向于招揽士族子弟当中的女性担任官职,巡检处则是重点安排各个战区退伍的兵卒士官,有闻司则是主要由基层贫苦子弟构成,而大理寺则是安排精通律法且相对地位较高之人为任。
只要在后世见过一些市面的,都知道负责具体审判一个案件的法官公正与否,是究竟有多么的重要,并且这些法官的言行,不仅仅只是影响一个案件,甚至能覆盖映射到一个年代,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下去。
比如扶不扶,比如不加班就罚钱,还有某汽车状告消费者侵权等等的案例,甚至能影响一个世纪!
而普通百姓之所以选择躺平认输挨打认罚,并不是觉得公平公正了,而是因为『不是我冤,是武举老爷冤枉!』普通百姓还要吃饭,还要卖凉粉糊口,谁经得起三番两次,三年五年十年的诉讼,又有几个普通百姓能够像是士族子弟一样翘着脚有闲工夫,甚至可以雇佣『武举人』一路奉陪?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斐潜再三衡量,认为当下大理寺就必须选任一些年轻的,大士族的弟子充当审判官,一方面是这些大士族子弟见过大场面,不会因为一些毛头小利便是丢失了自己的立场,在对待一些较为普通的案件上,比较容易拒绝贿赂注重自身名声,年龄大的就比较没有了冲劲,容易和稀泥。
另外一方面是这些大士族的子弟也才有条件对刑名律法有所研究,也比较会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衡量法律问题,毕竟他自己就是出身统治阶级,而一般地方官吏的刑名师爷之类的,虽然也精通律法,但更多的时候这些人是将聪明才智发挥在如何用这些律法和地方勾结获取利益上……
即便是这样安排,依旧还有漏洞。
但是也是仅能如此了……
人本身就不可能完美,更何况由人制定出来的制度?
但是比起当下大汉的这些毛躁的体系来说,如果真的按照斐潜的思路进行架构,那么可以说这个体系覆盖了上中下三个层面,人员分布也多元化,再加上主要负责立法的参律院,还有以挑刺谏言为主要职能的直谏院,就像是房子的四柱二梁,在加上原本的行政门窗,便是搭建起了整个的朝堂的律法规矩。
当然,规矩是规矩,执行是执行,好的政策最终执行出来了一个坏的结果,也是经常见到的事情,因此最终这一套的架构,最终会演变成为如何,也还是需要后续的观察和调整。
『还有一事……』斐潜看了看庞统说道,『这尚书台之下,再设一个秘书处……负责人么,暂时还不好选,士元你先兼任罢……』
『秘书处?』庞统不明所以。
『秘书』一词虽然说在大汉已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