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读一读,想一想(第3/4页)
作品:《诡三国最新章节小说》『春秋若是粗看,便是这些事……』斐潜缓缓的说道,『大事小事,一件件的事……但是细看,却很有意思……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带着你一起走一趟河东的原因之一……不过具体要看出一些什么来,还是……』
『还是要靠我自己……』斐蓁叹了口气,哗啦啦的将书又翻了翻。
斐潜哈哈笑了笑,『给你个建议……先看春秋的这个开篇,真看懂了,再往下看……否则就算是你翻上十年二十年,也未必真的能称之为一个「懂」字……』
斐蓁又是叹了口气,皱着眉头遵从着斐潜的建议,从头开始读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斐潜笑了笑,摸了摸斐蓁的脑袋,然后就让斐蓁自个儿先读书了。
如果说斐蓁只是慢慢读懂,细细读书的问题,那么河东的问题就不仅仅是靠多读书能解决的了……
斐潜抬头远眺,汾水静静流淌,但是在汾水两岸,肉眼可见有许多的坞堡。河东有许多的坞堡,甚至比关中的密度都要更加的密集一些。
因为战乱的原因,坞堡比一般的村寨更能抵御外敌侵害,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来说,村寨的高级形态可能是坞堡,但是并不代表着村寨就一定只有坞堡这一种发展的方向。
坞堡又好处,但是也有坏处。最大的坏处就是坞堡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式的模式,使得地方乡绅士族豪强有了其行使政治权力的土壤。
在很多时候,『皇权不下乡』,或者是称之为『国权不下县』,反正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似乎成为了一个华夏真理,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在进入了郡县制度之后,郡县两极基本上来说就成为后世华夏王朝的模板,虽然说在名称上或是在地域划分上出现了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变化,但是整体上来说行政区域的划分依旧没有脱离郡县制的范畴。
同时历朝历代的权柄争夺,多数时间都集中在郡县级以上,县以下历代虽设置了名目繁多的各类基层组织,但其多属乡官或职役性质,其职能也多以赋税、治安为主,一般不被视为职官系统,但并不代表着皇权从始至终都放弃了县乡以下的权柄……
对于皇权来说,是恨不得将权柄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的,甚至是想要从物质层面蔓延到精神层面当中去的。
只不过因为在统治成本和官吏人数上的各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县乡自理,亦或是交由乡绅协助,但只要乡绅的权限超出了县乡的范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都会立刻受到来自于皇权的打压。
一旦皇权对于乡绅的僭越行为表示容忍,亦或是软弱,那么下一次乡绅就会僭越得更多,甚至开始侵吞皇权在郡县之上的那些权柄。引起在西汉时期,有大量的『酷吏』专注打压地方豪强,甚至不惜于流血漂橹。经过反复清洗,到西汉后期,起码在精神层面已经大一统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个『犯』字,可没有分成内外。
可惜到了东汉时期,新皇权光武帝就是依靠地方乡绅士族豪强才爬起来的,先天上就有些气不足,再加上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得士族乡绅,地方豪强的势力不断的膨胀,利用政府权威衰退甚至是退出的机会,在中原各地建造起了大大小小的坞堡。
这些坞堡,可以说就是一个个微型的割据政权,在无形中也把东汉的统治,割裂得七零八碎,再也没有办法像是西汉那样喊出强有力的声音。
虽然说东汉之初也有收复西域等等的举措,但是实际上与其说是开拓西域,还不如说是关西士族世家最后的辉煌,在这一批人最终死去之后,山东士族便是把持了朝政,成为了赢家,也葬送了东汉的西域边疆。
因此斐潜当下巡视河东,加上之前派遣张时前来河东查案,也就意味着斐潜对于河东之前相对游离,相对独立,甚至有些僭越行为开始行使权柄,进行打压。
就像是斐潜之前对关中三辅的那些打压行动。
无关情绪,不论人情,只有政治。
这是斐潜的权柄,但是不代表河东上下就乐意接受,尤其是那些被打压,或是将要被打压的那些人……
首当其冲,自然就是河东大户。
就像是斐潜在关中三辅地区,主要是咬着大户下手一样,这一次在河东之内,主要被搞的也是大户这个层级。
大户这个政治层级,很是尴尬,一方面来说,他们在乡野之中,可以呼风唤雨,称霸一方,可是脱离了他们所在的这个区域,便是屁都不是,哪一个比他大一些的都可以捏着他们的鼻子,让他们弯腰就要弯腰,让他们撅屁股就要撅屁股。看起来似乎很可怜,但是实际上这些乡绅大户,一点都不值得可怜。
很简单,能上一些台面的士族世家什么的,多少还要一些名声,明面上至少还收敛一点,而大户么,因为求名并不好求,所以他们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求『利』!而一旦陷入只是求利的环节,那么坑蒙拐骗偷等等的手段,还能算是什么事么?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世家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