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七章 大风歌(二)(第1/2页)

作品:《天生韩信起点笔趣阁最新章节

曹参原本是沛县的椽狱,刘邦当时是亭长,为其下属。可他从未小看过刘邦,反而一直对他恭敬有加。大概他也是受萧何的影响,觉得刘邦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换句话说就是觉得刘邦一条潜龙,虽然穷困潦倒,但却非池中之物。

当年萧何和曹参都已经是官吏之身,而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以他们的身份结交刘邦已属不易,更何况抛家弃子屹然跟随刘邦起兵反秦。要知道在秦国谋逆可是要诛灭九族的不赦之罪,那时候秦国实力仍然强大无比,而义军的前途却是飘渺不定。

所以当初最早追随自己起事的那批人中,刘邦心中最怀有感激之情的无疑是萧何和曹参。只是曹参性子冷淡,为人拘谨严肃,这也被一向不拘小节的刘邦不喜,再加上他一直甘于做萧何的副手,光芒渐渐被萧何所覆盖,久而久之,曹参竟不显名于各处。

但这并不影响刘邦对他的信任,而且曹参不但擅长文事,同样也武功赫赫。刘邦刚刚起事的时候,势力非常弱小,竟接连被秦国守军所败,一时狼狈不堪。曹参则亲自请缨,亲率二千军出偏师出其不意的偷袭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并且大破之。这才让刘邦形势好转,在淮北站住了阵脚,有资格成为怀王麾下的大将之一。

论文曹参不及萧何,论武他或许也比不上勇武过人的樊哙等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却是能文能武。而且曹参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事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刘邦托付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做到丝毫不差。当初田横的枉死,皆是处于曹参的一手所为,不但让刘邦成功僭越了齐王之位,也堵住了齐人的悠悠众口。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露锋芒的能臣干吏,如今却也离开了刘邦。

先是夏侯婴,随之樊哙,到现在的曹参,当年最水刘邦起事的五位心腹之臣,如今已经凋零了大半,只剩下萧何和周勃二人。

刘邦紧紧的捏住拳头,脸色青筋爆出,面色十分可怖。曹参的死不但让他悲痛万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心中恐惧的事情正在一步步实现。

齐地若失,他刘邦就退无可退,死无葬身之地。

萧何看着刘邦有些落寞的背影,默然无语,眼中却已经渐渐湿润,曹叁不但是他的相处多年默契的同僚,也是他最为依仗的知己。陈平却先是惊愕,随后低下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汉国背后失守,这对如今的僵持不下的局势来说无疑是对刘邦的釜底抽薪。原本是想坚壁清野拖垮秦军的,可如今却成了腹背受敌,在后方尽失的前提下,一切坚守都变的毫无意义了,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

萧何强压下悲痛,上前一步沉声道;“汉王,此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你切不可太过悲伤,多少绝境我们都顽强的停了过来,如今虽然凶险,可也未必没有转机。”

刘邦惨然一笑,笑容满是苦涩,反问道:“转机?能有什么转机,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我早就说过,这韩信是我命中的克星,如今看来果然如此,每次我风光无限的时候,总是他将我从高高在上狠狠的拉下。我还能做什么呢?还应该做什么呢?”

萧何看了一眼旁边一直闭口不语的陈平,问道;“陈平,你向来擅长谋略,那如今之困局你可有何办法破解?”

陈平苦笑,“相国大人高看我了,我哪能有什么好主意。若非要我说的话,恐怕是汉王也早已经想到的,无非就是全力平叛,以霹雳手段趁叛贼们立足未稳时将他们连根拔起,否则一旦气候已成我们就大事休矣。”

刘邦微微定神,想了想问道;“周勃需要守城,无暇分身,那只能是让周苛去了。”

陈平点了点头,又道;“还有,我们决不能让叛贼们和秦军连成一线,必须将他们隔离开来逐个击破。这也是我们唯一的翻盘的机会,若是再败,纵使孙武在世也是无济于事了。”

“关键是在博阳。”萧何沉声道,“只要守住了博阳,秦军绝不可能置后路于不顾孤军深入胶东。”

刘邦微微点头,脸色仍然有些发白。博阳是齐地大城,城高池深,又是周勃亲自带领五万大军驻守,想来不会有什么闪失。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这就让王卫带三万人前去支援。”

…….

再得知胶东、琅琊二郡的叛乱后,秦军上下一片欢庆。士气大振的秦军接连发力攻克了几座城池。韩信亲自领军上阵,大军直逼博阳。

博阳是济北郡的郡治所在,也是衔接齐国东西部的重要枢纽。若不攻克博阳,秦军就无法深入齐地腹地,否则一旦博阳守军出城反击,秦军就很可能后路被断,首尾不能相顾。

博阳既然是要冲之地,重要性仅次于都城临淄,所以刘邦才特意让周勃驻守此地。

面对着秦军的大兵压境,周勃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心,只是吩咐手下日夜巡防,防止被秦军偷袭得手。

攻城不比野战,野战大多依靠将帅的谋略取胜,而攻城更多的是堂正之师,依靠彼此的实力对比按部就班的攻取城池。孙子兵法有云:十而围之,五则攻之,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