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对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第2/3页)
作品:《我成为了位面之子下载》下如此大范围的分封功臣,不利于我大汉以后的统治。”
按照天子意见,光侯爵就上百,伯,子,男爵加起来只怕要超过上千位,如此多的贵族被分封,也只有大汉开国才有的事情。
要知道大汉每多分封一个贵族,就相当大汉多了一个上层的家族,一个这样的上层家族,消耗朝廷的资源可不会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朝廷每多分封一个贵族,能掌握的资源就会削弱一分。
所以邓宗在大汉开国之后,就在想办法提升大汉贵族的含金量,没有很大的功劳很难成为贵族。
徐凡道:“高级的爵位还能说成赏赐,但中低爵位他们只要留在大漠,他们是在戍边,是在为我大汉建功立业,在大漠这样的贫苦之地,朝廷不重赏,是没有多少功臣愿意留下来的。”
朝廷按照伯爵分上千户牧民,子爵五百户,男爵百户牧民这样分,把漠北的匈奴人全部抓来,想来是够分的。”
徐凡自然也明白邓宗他们的想法,但他内外分得很开,封建官僚算是一种先进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先进的政治体制对钱粮的消耗更大,大漠这种贫穷的地方,要是让汉吏直接管理,且不说汉吏对钱粮的消耗。
在如此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只怕要不了几年就会官逼民反。这些汉吏反而会逼出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朝廷根本不可能直接统治,只能用消耗更低的封建贵族体制。
徐凡觉得在大漠实行中世纪的那种分封制度就非常好了,大漠割的越碎裂,对大汉越有利。
对大汉来说,大漠要做好两点,一是为大汉的纺织业提供羊毛,二就是阻止胡人南下入侵大汉。
大汉不需要压榨草原上的牧民,正常的商业往来就足够让大漠成为大汉的原料中心和商品市场。
所以对大汉来说,哪种制度能维持大漠的稳定,减少大漠对大汉的威胁,哪种制度就是好制度。
邓宗道:“臣明白。”
吴盛道:“陛下还有一个问题,诸侯贵族分了牧民,但那些牧民为了养活自己,必须连牲口也要带走。
但这些牲口却是我大汉的战利品,要是全被他们带走了,普通士兵的赏赐怎么办?
不赏赐不行,要是全部由朝廷出资,这不亚于重新打了一个漠北大战,朝廷实在拿不出这样一大笔钱财。”
吴盛的意见很简单,总不可能诸侯吃肉了,底下的士兵连口汤都没得喝了吧,这样的分配方式,我大汉的军心士气还要不要了。
大汉强大的战斗力,严明的军纪是用金钱堆出来的,这点徐凡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前大汉在中原内地征战,战利品就足够赏赐士兵,毕竟打下一郡,分士兵土地就相当于分了上百万的钱财。如此重赏哪个士兵不会效死力。
但这一套在大漠就行不通,牧民本来就非常穷。贵族抢乞丐能抢到几个钱。
徐凡倒是愿意给士兵大漠的草场,要真有60万汉军士兵驻守边疆,再加上他们带来的家人,有这几百万汉人在大漠,他也不用担心大漠会被别的种族夺走。
但他也明白,普通士兵是不会愿意驻守在荒凉的大漠,这对他们来说不是赏赐而是处罚,这种事情始皇帝已经做过一次。徐凡要真这样做,汉军的战斗力也会崩溃。
所以战后的赏赐也是大问题,吴盛他本想用缴获的牲口赏赐给普通士兵,虽然不能全部解决问题,但也能解决很大一部分。
但徐凡却想把这些牲口分给牧民,汉军的士兵就很难办。
徐凡想了想道:“朝廷出一部分钱粮,诸侯贵族拿走多少牲口,就记多少账,由开发银行进行垫付一部分,诸侯则用牲口和羊毛偿还。”
朝廷已经给了你们土地和百姓,让你们出点钱财不算过分吧。
“对于士兵的赏赐,分三档,在漠南士兵,分3000钱左右的钱粮,漠南和漠北交接的分5000钱,杀到漠北和匈奴人决战的士兵分上万钱,还有就是士兵交战的次数,交战一次增加3000钱,交战三次者由军官推荐上军校,朝廷培养他们成为军官和汉吏,总的原则就是功劳越大赏赐越多。”
邓宗点头道:“诺。”
而后徐凡命人找来欧阳询,对他在漠北开展的教育,狠狠的夸赞了一番,说他是当代的召公,太公。
说句实在话,没有来到这里徐凡都不知道,儒家在漠南的势力会如此庞大。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名儒生,每个村里都能听到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而这些牧民读的都是论语。
徐凡巡视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牧民甚至在放牧的时候都会朗诵论语,这让徐凡惊讶无比,在大汉内地都不敢说有这么多百姓能够熟读论语,而在大漠这种荒凉之地,居然可以轻松听到论语。
在儒生的教导下,这些牧民连汉话都说的不是很清楚,但却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汉人。
这次漠北之战,打的最凶狠最激烈的,就是被儒家教化了的汉人。最开始了解这一幕的徐凡是极其惊讶的,然后他就找了原因,才知道儒家这几年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