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知道,她前年回去过一趟,是把俩闺女给送回去,这回不知道是为啥?”马桂兰一脸不在意,她和李素芬一点都不对付,同样都是只生了女儿的两个人很多方面反差很大。

到了山脚下,果然见李素芬已经包袱款款的准备要走了。

这边的军卡一般都是一个月出去一次运输物资,当然如果有紧急情况也可以开部队的车出去。

这次是呈县那边要借调冯叔过去救治一个伤员,李素芬刚好趁车子跟着一起过去。

这边苏寒刚下去,还在跟几个嫂子打招呼,李素芬看苏寒过来,眼神瑟缩一下,赶紧上车走了。

众人目送车子离去,有消息灵通的嫂子就说了:“李素芬好像和小秦两口子吵架了,我那天路过,听到里面小秦说什么都是你害的,之前就告诉你了不要去招惹人家。”

“那李素芬还来不来?”马桂兰感兴趣的问。

那位嫂子摇了摇头,“不知道,就是可惜了她那块田里的庄稼,没人伺候着,今年肯定产不了多少。”

杨大嫂突然道:“小李估摸是不来了,刚刚我看她把冬天的衣服都带走了,今天也是小秦给打听的车子让她赶紧走,小李还会不会来不知道,但两口子吵架应该是真的。”

几人三言两语,苏寒已经能猜出部分真相。

她还在想怎么收拾李素芬呢,那边陆荀可能已经动手了,效果竟是出奇的好。

李素芬的离开除了给各位军嫂增添了一些谈资之外,并没能掀起一丝波澜。

苏寒上课的教室很快盖好了,说是教室,其实也就是一间约莫有三四十平方大的木屋,还被隔成了两间,中间有扇移门,每间各有两排长桌长凳。

苏寒的教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在访谈了几个嫂子孩子们平时都对什么感兴趣之后,苏寒发现女孩子大多比较向往当军医和军官,男孩子则是对枪械和战事比较感兴趣。

这些东西苏寒大都不怎么了解,问了陆荀之后,苏寒认真的拿笔记下来,打算上课之余给孩子们讲讲。

孩子们年龄参差不齐,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刘嫂家的建国年龄最大,已经有16了。

上午苏寒教初中的孩子,让建国帮着带带小学生们顺便指导写作业。

下午一半是给建国讲高一的课本,一半是给小学生科普一些常识,课本知识已经被建国教过了。

总共23个孩子被分成了三个班,小学生八个,初中生十四个,再加一个建国。

上了几天学,苏寒和孩子们基本都适应良好。

初中的孩子只要上半天学下午要么是在教室里做作业,要么是苏寒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些东西。

小学生们上午被建国带着写作业,下午又是半玩半学性质的教学,十万个为什么不光小孩子爱听,就连隔壁的大丫他们到了时间也会跑过来一起听。

就是建国比较辛苦,不过小少年第一次被委以重任,还被苏寒给安排了一个助教的身份,平时上山下河的皮小子管起人来也是负责的很。

这边苏寒的教书生涯刚步入正轨的时候,陆荀又一次出任务了。

还一走就是将近两个月。

苏寒的肚子都已经显怀了,田里的豆子和红薯也该收了,不过好在陆荀走之前拜托了小王几个帮衬着,孩子们也比较懂事都在帮着一起收。

虽说如此,整个秋收下来,苏寒跟着跑前跑后的也有些累着了。

给孩子们放了两天假,苏寒自己也难得的有了些空闲,把菜地收拾了下,又泡了一杯果干茶,坐在躺椅上悠闲的看了会书。

人若是一直忙碌还好,猛不丁闲下来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可能是半夜又踢了被子,苏寒第二天早上醒来头就有些疼,浑身也是酸软无力。

来到这里这么久第一次感冒,而且还怀着孕,苏寒不敢吃药,就自己熬了些姜汤喝,又闷在屋子里发了汗,折腾了一天才好了些。

隔天去上课时,被二丫发现嗓子哑了,问她:“苏老师,你不舒服吗?”

“有点感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就是嗓子还有点不太舒服。”苏寒没当回事。

谁知晚上马桂兰就过来了,一进来就摸她的额头:“你也真是的,身子不舒服怎么不跟我说,你这闷不吭声的,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小陆交代。”

“真没事,就是有点小感冒,都快好了。”苏寒有些讪讪的说。

一个人独立惯了,不太习惯去依靠别人。

摸着额头正常,马桂兰就放下手,看她还有精神给孩子做衣服,就拿过来看了看。

“这又是做的什么,你家孩子的衣服没有十套也有八套了,这次又是整的什么新鲜玩意。”

“是几顶帽子,我听杨大嫂说孩子刚生下来时囟门还没长好,防止受凉,最好给戴着帽子遮一遮。”

马桂兰拿起几顶帽子仔细瞧了瞧,还别说,小苏在这方面许是有些天赋,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跟别人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