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变现高招(第1/2页)
作品:《国潮1980宁卫民》变现高招
,国潮1980
树大招风。
赞助陈培斯电影的事儿,才刚刚谈妥。
但由于陈小二嘴不严,这件事被泄露了出去。
很快,另一个剧组的人又找上宁卫民的门儿,吃大户来了。
哪个剧组啊?
电视剧《西游记》!
几十年后的人,应该都多少了解这部因为受日本糟改版《西游记》的刺激,而出炉的二十五集国产《西游记》,拍摄过程有多难。
一个摄像师,一台相机,1982年开拍,1988年完成,拍了六年时间,耗资六百万。
导演杨洁在拍摄期间,一直在因进度慢,饱受换角风波和资金告急的折磨。
甚至剧组还因此遭人举报假公济私,游山玩水,被上级审查过资金开销。
可剧组还真没乱花一分钱,查账之后,就连查账的人都被感动了。
事实上,《西游记》剧组在拍摄期间,每笔支出都有据可查。
整个剧组连导演和主要演员在内,一直过着人在旅途,跋山涉水的颠沛生活。
因为每人每顿饭的标准只有五毛钱,经常靠吃馒头咸菜当工作餐。
大部分的资金都花费在服装和道具上了。
举个例子,这年头可没无人机,最难拍的就是天空和云彩。
有的关键镜头,为求真实感,那就得求空军用飞机拍,拍什么还得提前跟飞机驾驶员商量好。
赶上晴天还好,要阴天下雨,不就褶子了吗?白费。
所以剧组最背的时候,因为拍摄资金链断裂,还一度面临解散的境地。
迫于无奈只能靠观众募捐维持拍摄。
最后虽然靠铁道部才行。”
宁卫民心里是这么想的。
就是积德行善了,也不能干亏本买卖啊。
总得搂草打兔子,得点什么吧?
现在虽然没有版权和版税的问题,但等上二三十年也就有了。
鉴于这部戏的长期时效,这笔钱投出去,想必到时候还能收回点红利来,应该也算个不错的投资。
唯独需要警醒的,是那位导演好像有说话不算话的毛病,可别回头翻脸不认账。
所以合同得签的严谨点,而且双保险才行。
副主任的见识有限,对宁卫民心思琢磨不透,也就听了个半懂半不懂的。
但签合同就有钱拿,加起来总共十八万的‘布施’,已经够拍一集的经费了,这无疑是明白的。
人家签合同是为了赚点钱,这也无可厚非。
何况形势比人强啊,别人还没这个兴趣呢。
于是他自然满应满许,只是有一样有点为难――台里的领导签字好办,可杨导不在,身在日本呢,恐怕得再等一周时间。
宁卫民这就奇怪了,这似乎和他所了解的情况有差距啊。
他就问,“哎,你们剧组到底缺不缺经费啊?杨导怎么不拍电视剧,跑日本去了?难道你们还真跟外界传言似的,假公济私?”
副主任赶紧解释,“不是,你误会了。这是政治任务,杨导是带了几集成片,去日本参加‘第二届国际电视艺术交流展览会’去了。让日本同行看看咱们用落后条件拍出来的《西游记》,比他们资金充裕,技术先进的强上百倍……”
接着,这副主任又开始聊起了当初日本的78版《西游记》为国家电视台禁播的事儿,那意思是杨导这次是拨乱反正,用事实成果,给咱们传统文化正名去了。
然而宁卫民却没受到多大的鼓舞,这不是他有精日属性,或者是他对于日本篡改《西游记》完全无所谓。
恰恰相反,主要是他似乎受到了某种触动,好像抓住了一条思维脉络,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西游记》剧组经费难题。
他无暇再顾忌其他了。
“展览会……展览……会……”
自言自语的呢喃后,忽然,他灵光一现,彻底通达。
跟着他就打断了副主任的唠叨,提出了一个让副主任做梦也想不到的新的合作建议。
“喂,我说主任啊,你们头几集拍完的道具还有吗?还有一些用不上的戏装?”
“有啊,有啊……”副主任愕然了,秃脑门上差点没蹦出问号来。
“你们拍戏的时候,具体的拍摄,有没有照片,留没留资料什么的?”
“有啊,uu看书也有啊。杨导有笔记,那上面全是拍摄需要解决的困难。好些演员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荒郊野外的时候,演员没事干,也会拍照留念。”
“那就行了。你看这么着好不好,你们剧组把这些东西提供给我。我代表皮尔卡顿公司和天坛公园,和你们签合同,咱们联合办个《西游记》剧组的主题展览会。资金,广告,场地,人员,具体怎么运作你们就别管了,专心拍摄就好。那都是我和天坛的事儿。反正咱们额外收门票,然后三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