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临别谈话(第1/2页)

作品:《晚唐浮生邵树德有多少个老婆

第1446章临别谈话

开过年来,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科考了。

科举改革方案已经定下,但今年并不执行。这种影响力较大的根本政策的推广,是需要缓冲期的,也需要让全社会知晓。

因此,新方案将在下一次科考时正式执行,即三年后。

或许是因为科举分榜的风声早就传了出去,今年考试的人特别多,竞争十分激烈。

所有人都想有个正牌科班出身,可以理解。

事实上从唐以来,科举出身的重要性就在一直增加着。

唐代宰相214位,科举出身的150人,占70%,其中进士科出身的124人。

五代宰相46位,科举出身的25人,占54%,其中进士科出身的23人,明经科出身2人。

宋代宰相71位,科举出身的55人,占77%,全部是进士科出身,且多为高第。

今年邵树德亲自主持了殿试,总计七十八名进士在金台殿参加,最终汴州人崔邈获得状元,立授中书省右补阙。

大夏建立以来,只有过两次殿试,两位状元崔棁、崔邈,一为秘书郎,一任右补阙,都是非常不错的清贵官。

四月,邓城公主邵福出降蕲州州军指挥副使、李唐宾之子李延美。

自小备受宠爱的江陵公主邵采薇则选择了同学、渑池县尉、秘书监卢嗣业的小儿子卢铣,让一众勋贵子弟们扼腕叹息。

四月十五,邵树德又册封封绚之女邵颐为永嘉公主、裴贞一之女邵宪为永康公主、储氏之女邵希为青田公主、储氏之女邵维为仙游公主。

四月底,金刀军副使张归霸病逝,诏以李嗣昭代之,另赐凶器若干,着太常卿丁会主持葬礼。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张归霸之女是自己的儿媳,嫁给了三郎邵勉仁。其人又是梁军降人的重要成员,故邵树德不介意给予哀荣。

五月初一,朔望大朝会在金台殿举行,结束后廊下赐宴,然后大伙收拾行李,随驾回返东都。

临行之前邵树德召来了北京留守、北平尹封衡谈话。

“还驾东都之后,朕也不知还会不会来北都。”邵树德说道:“封卿为北京留守,可知接下来重点是什么?”

年纪大了,过一年算一年,不再像年轻那会什么事都笃定无比。说起来有些悲凉,但这就是人生。

“移民、兴农、修路、教化、贸易。”封衡胸有成竹地说道。

“来讲一下。”邵树德微微颔首,道。

“幽州蕃部,尚有一些须收尾。北平诸县原有百姓,再迁移五千户至湖北道,代之以关西移民。”封衡说道。

“朕在幽州,尚有动乱。朕离开之后,或有更多人跳出来。封卿手段要柔和一些,别太生硬。”邵树德说道:“当然,若有人作乱,即刻联系驻军,厉行镇压。继续说吧。”

幽州的移民,其实也进入到尾声了,最多再持续三年,差不多就会稳定下来。到了那时,原幽州镇诸州也将成为大夏的核心基本盘——所谓基本盘,核心在于人,邵树德早早把握住了这个关键。

“三茬轮作制会深入推广,配套之牲畜、农具以及足够的农学生,臣已多方联络,可陆续解决。”

“很好。”邵树德点评了一句:“农牧并举之策,其意义并不在于农业,你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好。”

三茬轮作制带来的农业可持续性增产,固然让人欣喜。但除此之外所带来的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同样让邵树德很重视。

皮革、牛筋、牛角、毛布、奶制品、烈酒等等,这是一连串的产业,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它们的存在,将给北方农民带来大量的现金收入,其意义非同小可。

古来盛时,农民家里或许有足够的粮食,比如开元、天宝年间,耕作三年便有一年积蓄,谓之盛世。但农民们获取现金的渠道还是很少,生活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便上不去了,好像有条天堑横在那里一样。

再从整体来说,随着气候的持续变冷,北方很多地方已经不再适合蚕桑。唐时有“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但现在你去泾原看看,还有没有人种桑织布了?很少很少了。

说实话,现在绢帛的价格还是高于毛布的。如果有选择,泾原百姓还是乐意织绸,而不是养了一大堆绵羊织毛布。

但比起三十年前,气温的下降已经让人有所觉察了,传统的种桑织布的生产模式已经走向末路,不得不进行改变。

来这世间一遭,享受了诸般用度,玩弄了那么多女人,邵树德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北方百姓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让他们原有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彻底崩溃,甚至还隐有上升。

再把视角放大一些,气候变冷之后,南方将会慢慢变得宜居,经济会一年比一年好。从平衡南北方经济差异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必要的举措。

最后便是国防方面的作用了,这个无需多说,所有人都明白。

“至潞县的一等国道,年中便可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