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越王勾践(第1/3页)
作品:《春秋我为王全文免费阅读》勾践与夫差年龄相仿,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壮男子,但他模样没有夫差英俊,长颈鸟喙,除了预先知道结果的赵无恤,以及间谍遍布越国的孙武外,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越国太子的名字。
虽然中原人称他们为越国,但越人有自己的称呼:“于越”,就像吴国也有自己的称呼“句吴”一样。因为吴越的语言跟华夏本就不是一个系统,越语语音黏着连续而倒置,写出来是一个字的,常常读出两段音节,和后世的状语,泰语反倒更似。且越人无姓,就算对方是君主也常直呼名。
这时代也尚未有”越国是大禹后人“的传说,越人自己更没有史官记史,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南方土著,世代生活在这三江环绕之地。和中原第一次接触,是在周成王二十五年的成周之会上。那次盟会之后,周天子给越人空降了一群宗姬后裔做国君,他们就是吴国的先祖。
吴越的对抗,从那时候便开始了,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吴人其实就是华夏化较深的越人,而越人的文化则更为落后一些。
两国最初谈不上谁强谁弱,反正都是楚国的从属,可到了**十年前,吴国在寿梦王的统治下,在晋人的扶持下,开始崛起。吴军不仅屡次击败楚国,在江淮拓展疆土,还不断进攻越国。毕竟两国距离太近了,迫于江海,处于五湖之间,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两国矛盾无法调和。加上晋楚从中教唆,遂成仇讎敌战之国。攻伐间互有胜负。
几年前,那时候勾践还小。他的父亲越王允常乘着吴师入郢,派兵袭击吴国都城,迫使吴国还师,这也是此次吴王阖闾伐越的借口。
吴师气势汹汹,越王允常病重,太子勾践便只能临危受命,代父出征。
在离开会稽前,久卧病榻的允常对他说道:”此番吴国大举入寇,兵力之盛前所未有。从前吴只以偏师攻越。越却可以用主力配合楚军伐吴。可如今楚国已残,越国只能独自面对吴军,我看阖闾是想一战灭越啊!”
吴越两国的国力相差实在太大了,越国国土不到吴国的三分之一,而人口也不及吴的一半,仅有三四十万人。面对吴王阖闾气势汹汹的三万大军,勾践征调了城郭之民和部落之民,也不过凑出万余人,处于劣势。更别说吴军都是由孙武训练,杀得楚国人仓皇而逃的老卒。
所以越王甚至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允常打算着,一旦无法抵御。就带着都城的国人退到会稽山,甚至坐船逃到偏远的“外越“去。
“甬句东是海外的大岛屿,足足有几十里长。而南方瓯越人的地域,更是丘陵森林遍布。吴国人要的只是会稽以北的平地,只要吾等愿意退走。南方之大,总有于越人的容身之地……”
但勾践不愿意,他觉得,一旦被吴人赶下海,或者遁入山林,越国肯定会分裂零散,于越人恐怕再也回不到会稽山和浙江,永远无法祭祀祖灵了!
所以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往,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胥犴为左右将军,万余锐兵也人人悍不畏死,这就是越人的习性,后世江南书生软绵绵的性子,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不到!
谁想檇李一战,他们竟奇迹般获胜了!这之后吴国人灰溜溜地退走,听说是吴王阖闾死于军中!勾践担心遇伏,也没有深追,留下诸稽郢驻守国境后,便回会稽去了。
直到途径浙江入海口时,勾践依然觉得这是场梦。
“我竟击败了横行江淮的吴军,还杀死了吴王阖闾……”
这一下,勾践可算是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隆冬十二月初,北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南方的于越却依然一片苍翠。
此处是浙江的入海口,被称为“会夷海”的地方,这也是越人捍卫国都的北方险隘。倘若八月秋水时至时来此,就能看到海潮昼夜再上,奔腾冲击,声撼地轴的奇景了。
勾践带着于越人沿海岸线北上,又沿着海岸线归来。越卒断发文身,错臂而左衽,将吏身穿皮甲,普通士卒则披着“卉服”,也就是以草编织成遮体的衣物。越地多雨潮湿,夏天骄阳似火,冬天也不怎么冷,所以一年四季都戴着竹篾编成斗笠,脚上跣足,却走得比穿鞋还快。
刚渡过浙江,他们便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得知勾践击败入寇的吴人,浙江两岸的越人城邑、部落之民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看向勾践的目光中满是崇敬,这种万人拥戴的礼遇,让年轻的太子心中产生了微妙变化。
然而这只是开始,第二天早上,他们终于回到了会稽城,这里也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城门开了,城内的越人纷纷走出。
勾践和越兵被他们簇拥在中间,裸身的童子们跟在马匹后面奔跑,欢呼雀跃。这里没有中原的举袂拱手,来自四面八方的于越人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部族方言他呼喊。巫祝披着兽皮,戴着野鸡的尾羽,敲击着铜鼓,围着勾践跳舞。无数相貌美艳的越女跪求他垂帘,好诞下英雄的子嗣。
勾践则左顾右盼,朝众人微笑,触碰举起的手,并任由下跪的人摸他俘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