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花落谁家(第1/2页)

作品:《我竟然是富二代百度百科

但是张铜林能否拍到这件乾隆玉玺,却还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张铜林虽然有钱,但是身价也是有限的,而在场对这件乾隆玉玺有意的土豪太多了。

华夏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这些有钱人有了钱之后,就不知不觉之中符合了“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的规矩,开始对一些老玩意起了兴趣。

说白了,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

古董也是一种承载社会大量闲散资金的蓄水池,其价值是随着社会上闲钱增多而增值的。

这玩意就像一些珍稀邮票,由于稀缺,并且承载一些历史文化的价值,天然就有迅速增值的潜力。

而有钱人在变有钱之后,首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和暴发户区别开来,用一些文化产品来包装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杨小天一样,能够坦然承认自己就是暴发户。

购买文物,收藏文物,也就是一种包装自己的手段。

此外还有信奉宗教,结交大师之类的,总之有钱人往往极力想要证明,自己和普通人不一样,自己是特殊的,是高雅的。

马未都之类搞收藏的专家能够大受追捧,就是因为华夏先富一部分人的需求。

当然有钱人也未必就真懂什么历史文化,他们对一件文物的价值,判断的往往南辕北辙。这件乾隆玉玺,在有钱人的心目当中,就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毕竟是皇帝用过的,上面沾染了所谓的帝王之气嘛!

有钱人归有钱,跟帝王相比差的还是太多,他们没有成为帝王的可能,不过拥有帝王的物品过过瘾也是极好的。

这也是这件乾隆玉玺大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3600万!”

“3800万!”

“4000万!”

“4500万!”

“5000万!”

关于这件乾隆玉玺的叫价是越来越高了。

当叫到5000万的时候,大部分富豪就被淘汰了。

包括张铜林,他也不得不遗憾的放弃了对乾隆玉玺的竞价。

不是他们出不起钱,而是不值得。

为了一件收藏的小玩意,豪掷5000万,对于身价不是那么丰厚的富豪来说,是毫无必要的。其实就连杨小天五百亿的身价,都觉得花几千万买乾隆这个败家子用过的玉玺,纯粹了吃饱了撑着。

再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啊!

但是这个世界上不乏吃饱了撑着的人!

在场还有三位富豪对这乾隆玉玺志在必得。

一位是来自晋省的煤老板王刚。

这王刚靠挖煤起价,在早些年煤价高涨的时候赚的是盆满钵满,现在煤炭行业虽然不景气,但是王刚早已经转型成功,搞起了旅游业。

王刚受一些清宫戏的影响,对满清皇帝有着很大的崇拜,其实也就是对权力的崇拜。

有钱人无不渴望权力。

毕竟以马芸的财富之丰厚,都在感叹自己忙的和总统一样,却没有总统一样的权力,言下之意对自己有钱无权耿耿在怀。

其它富豪也都是这种心态。

资产阶级在掌握了经济之后,近一步就想掌握国家,这是一种本能。

然而华夏比较特殊,有钱人很难同时掌握权。而“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越是求之不得的事物,越是令人渴望。

收集一些皇家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是王刚一直以来的一种爱好。王刚的家中,还收藏了不少圣旨,甚至还有一件龙袍,不过玉玺这个东西,王刚还没有,因此王刚对这乾隆玉玺是志在必得。

另外两位竞价者,一个是恒泰集团的董事长许家银,另一个是来自港城的富豪郑楠北。

他们对这乾隆玉玺也是志在必得!

现在,乾隆玉玺的归属者就要从这三人之中决出了。

“5500万!”王刚心一狠,直接加价500万。

“5600万!”许家银却只是加了一口价。这就是许家银做生意的风格,永远只贵一口价。

能少出一毛钱,他就不会多出一毛钱,在他看来,滴水能够汇聚汪洋,财富之道在于聚沙成塔,不滥用一分钱才是能够守护财富的好习惯。

许家银不过想要乾隆玉玺拿着把玩把玩,出价不是那么的积极。

“5900万!”郑楠北面无表情的叫价。

郑楠北是港城著名富豪郑裕彤之子,郑裕彤靠珠宝生意起家,最后进军地产,拥有几百亿财富,是港城的几个大亨之一。不过郑裕彤已然去世,现在执掌郑家的,就是这郑楠北。

郑楠北想要这乾隆玉玺,却不是自己用,而是拿来送礼。港城弹丸之地,近些年经济发展已经颇有疲态,说白了就是港城几大家族吸血吸的太狠,港城人民被敲骨吸髓,不得不用几辈子来买鸽子笼大小的房屋,百姓们都成了穷鬼,榨不出油水了。

想要发展,就要加速进军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