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突袭(第1/3页)

作品:《勒胡马评价

石梁方面激战的消息传到晋营,裴该和祖逖果然陆续调派兵马,前往增援。当然啦,正如刘勋等人所说“石梁地势险要,即万马千军,难以铺展,唯恃勇斗”,倘若呼延晏真的据垒而守,就算晋方全军压上,轻易也是打不下来的;而即便呼延晏尚未筑起营垒,多添兵将,同样无用——能够抵达第一线的,撑死了三五百人而已。

故此二人只是分派部分兵马,抄至偃师城西,阻遏城内援军,也方便随时替换疲乏的李矩、魏该下来,投入生力部队;同时遣兵在偃师南北两侧筑垒,以封锁胡军进出的通道。

两军主力仍然是豫州在南而徐州在北,压逼至城东二里外,新筑营寨。这个距离很方便随时前出,攻打城壁,一来要给守军形成心理压力,以防其全力增援石梁,二来也是准备倘若石梁战事不利,只好行樊雅所献的下策,硬攻偃师了。

豫州军所处位置,是裴该此前攻打偃师的大营所在,沟壕并未填平,依旧规而成垒,非常方便;徐州军的位置其实更偏向偃师的东北方,必须现挖壕沟,立拒马,工程量不小。陶侃对此提出担忧,说:

“逼城而寨,是赌守军不敢出战,今城内胡军正多,而我力分势薄,若彼见城西激战,而全师出攻城东,如何处?我寨未全,若不预先设防,恐大不利啊!”

裴该笑笑:“但恐彼不出城耳。今寨虽未全而阵已立,贼若来袭,便可在城前摧破之,比起攻城来,必然轻松许多。”

陶侃皱眉道:“使君移营前逼,难道是想以身做饵,诱出胡军来么?”裴该原本并没有这种打算——祖逖是不是做如此想的,就不清楚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当然要假装成竹在胸、智珠在握啦,于是坦然颔首:“胡若仍轻我,见我移营、分兵,则必出城——豫州军近在咫尺,有何可惧啊?”

话音才落,忽听马蹄声响,有探马急急来报:“偃师东门大开,胡军出城矣!”

——————————

刘敷用刘雅之计,准备趁着双方都把关注重点放在城西石梁坞,而且晋军四处分兵,以封堵城内增援的机会,主力出城东向,直薄晋垒。以众凌寡,以有备攻无备——希望对方真的无备——以集中打分散,还是颇有胜算的。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一战而胜,就此解了偃师之围,甚至于接除了整个河南的危机;次一等也要逼得晋军召回四散的兵马,回防大营,那就有机会把呼延晏给救出死地来啦。况且,若能通过野战稍挫晋军之势,将来的守城战也会略微好打一些。

其实刘敷虽然受命固守偃师,其实心里也憋着一把火呢,终究己军数量并不逊色于敌军——甚至可能还更多些——竟然不敢出城野战,而要倚壁防守,任谁心里也不会舒服。否则有城可守的全都守城了,谁还肯打野战?正如呼延晏所说,若是一直被对方逼在城里打,军心士气难免涣散。

当然啦,身为统帅,刘敷需要想得更多些,他知道己军兵马素质恐不如敌,若无万全之策,出城与战必然失败——就多个一两万人,真不能弥补双方差距。那么倘若有了可胜的机会呢,又岂有不战之理?

他此前就已经登上城楼观察过晋军的部署了,见晋人逼城而寨,营垒尚未完全,尤其是徐州方面,虽然距离东门略远一些,但数量也就一万左右,工事才刚开始——后经屡次分兵,徐州军势更薄。

故此刘敷将主攻方向设置在了城东北方的徐州营垒,他命刘勋率精锐前突,去攻徐州军,自将余部牵制豫州军——“卿须多少人马,可破敌寨?”

刘勋拱手道:“臣在七星堡内所见,徐州军勇锐者约千人……”这指的当然是王泽所部“劫火右营”了,而至于后来“蓬山”、“武林”两大营南北包抄过来,当时刘勋已经跑了,没能瞧见——“臣若有五千军,足以破之!”

刘敷摇摇头:“料敌当宽。今豫州本营两万之众,我将三万人拒之,不求胜,但迁延时辰,与卿机会。卿可将余部……万五千众往攻徐州营垒,务必疾若迅风而猛若雷霆,一击即破!卿攻徐州愈速,则我当豫州愈安也。”

刘勋咬牙道:“前日在成皋,一时不察,为敌所趁,臣必当洗雪旧耻,割裴该首级以献大王!”

刘敷鼓励他:“斯言壮哉,将军其勉。然若能生擒裴该,比斩首功劳更大。”

于是刘勋便即指挥兵马,打开东门,先杀了出来。他这趟算是急袭,就为打对方一个冷不防,倘若铺开部伍,漫山遍野地直接冲过来,估计徐州军当场就会如同巨浪下的小舟一般被吞没了;但问题是城门洞就这么大,你不可能瞬息间便把一万五千大军全都开到城外去……

故此先命一队步卒扛着门板出城,架壕为桥,刘勋亲率胡骑两千,后跟氐、羌散骑三千,马蹄声杂沓,直冲出城,一边缓驰一边整列,以雷霆万钧之势朝着徐州营垒就直杀了过来。两里地瞬息便至,那边徐州兵才刚来得及抛下立营的土木,抄起兵器,编组队列而已,即便久经训练,终究事起仓促,阵形松散、扭曲,就跟祖逖麾下那些普通的坞堡武装没多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