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牛羊塞道(第1/3页)

作品:《勒胡马评价

陈安是秦州陇县人,原为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司马模遇害后,归属其子司马保。司马保拨给陈安千人,命其征讨叛羌,陈安屡战屡胜,深得司马保的信重。

可是谁成想如此一来,却引发了同僚的忌妒,司马保部将张春等人屡进谗言,说陈安心怀异志,必不能久安于位,请求派兵将之铲除,以绝后患。司马保倒也不傻,坚持不肯应允,张春竟然暗遣刺客去谋刺陈安。陈安受创甚重,侥幸逃过一命,于是逃归老家陇城,派遣使者前去向司马保请罪。

从此陈安割据陇城,不听调遣,但他因为手下将少兵弱,仍然高扬着晋朝的大旗,对司马保也贡奉不缺。这次得到了裴该的求援书信,陈安就建议司马保,发兵东进,以攻北地。

对于陈安本人来说,他跟裴家是有仇的——曾为司马保先锋,战败过秦州刺史裴苞,世间还有传说,最后裴苞被杀,真正在阵前取他性命的不是凉州兵,而是陈安——故此听闻裴该西来,就有发兵救援以赎前过之意。终究裴氏为高门望族,裴该又当上了侍中,麾下数万兵马,这个仇家陈安可不想继续结下去……

至于陈安劝说司马保的理由,则是:若不助裴该,则裴该必与索綝为党,将来恐对大王不利,何妨趁机卖裴该一个好,则说不定还有机会联裴攻索嘞。

司马保接到书信,觉得陈安所言有理,于是便遣大将杨次率兵去与陈安会合,共谋北地均。陈安接信后,当即率部先行,可是他都进了北地郡了,却左等不见援军抵达,右等不闻杨次的消息……

其实杨次与张春本是一党,向来嫉恨陈安,因此带兵随便在野外兜了几天圈子,就回复司马保说,胡军势大,若去北地必然丧师……旋即退兵,返回了上邽。

此时北地郡中,除各城守卒外,尚有胡将刘述的五千兵马,见有晋人入境,便即汹涌杀来。陈安所部不过才一千多人而已,被迫筑垒而守,与刘述对战达七日之久,死伤惨重——但是陈安此人向来勇猛,又期盼着杨次会来增援,故而死战不退。

好在正当此时,刘曜的退兵令和徐州“骐骥”、“雷霆”二营几乎前后脚都到了,刘述不敌北宫纯、郭默的夹击,大败而走,陈安这才转危为安。郭默在阵上见到陈安左手执七尺大刀,右手舞丈八蛇矛,踏垒酣斗,胡军莫不披靡,深爱其勇,见面后便好言相劝,想要招揽陈安。然而陈安却说:“南阳王待我甚厚,不敢背之。”率领残部退返陇城去了。

裴该接到北地来信,不禁暗道:“什么不忍背之?不过形势不明,去就犹疑罢了。”

陈安还真是没什么忠诚心的家伙——起码对保护不了他的司马保并不忠诚——在原本的历史上,长安陷落后不久,他便投降了刘曜,自称秦州刺史,发兵攻打上邽——若非凉州两次遣兵来救,说不定司马保就被他“下克上”给砍了脑袋了。

不过最终司马保也还是被“下克上”了,为杨次、张春所杀,张春别立宗室司马瞻为南阳王世子,自称大将军,割据一方。陈安闻讯后,便即向刘曜请令,发兵攻破了张春,将司马瞻送交刘曜斩首,旋俘杨次,断其头以祭司马保——这是念及故主之情呢,还是假装好人以便收拢司马保的残部呢?

其后的陈安便即一发不可更制,他趁刘曜重病之机,联络氐、羌,有众十余万,背反前赵,改属成汉,割据秦州,自称大都督、假黄钺、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牧、凉王。刘曜调集各路兵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终于平定陈安之乱,将其擒获斩首。

不过陈安虽然叛服无常,他在陇上却甚得人望,闻其死讯,陇上人曾做《壮士之歌》以哀悼之,歌云:

“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骢父马铁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蹿严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当时在梁山接到北地来信,陶侃就慨叹说:“乱世之中,忠心难得。”裴该点头称是。不过陶侃的意思,是说陈安难得,裴该的意思却是:不如陈安之辈才真正难得,如陈安所谓的“忠诚心”,时人大抵如此,倒也不必苛责吧。

——————————

裴该返回大荔城后,便即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去。

仗打完了,并不是说便可高枕无忧,不必劳心劳力了。对于裴该来说,恰好相反,两军对垒之际,他有陶侃相助,可以只抓纲要,不必实际参与指挥;但等战后,从论功行赏、安抚存亡,直到重新审视关中的局势,却有大量案头工作需要他亲自筹划安排。

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在全军上下搞了一次普查,看看谁愿意搬家而至司、兖——正不必是司、兖土著,不少原籍冀、并等州的士卒,通过反复宣讲,也表态愿将家眷接来。因为裴都督许了司、兖的土地啦,这两州之主祖公,与都督乃是莫逆之交,且有李世回预先打了包票,相信田土唾手可得。至于并、冀等处,还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够杀回去呢,望梅虽可止渴,终不若咫尺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