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不朽(第1/3页)

作品:《晚唐浮生顶点小说笔趣阁

第1601章不朽

雨夹着雪粒子扑簌簌落了下来,浇灭了野火,一如此时的形势。

塔姆牵着一头毛驴,沿着布满陈旧血迹的石板路,走进了拔汗那城。

在土尔木甘躲藏了月余,食水将尽之时,听闻夏军撤走了,于是赶紧收拾行囊,赶往家中。

家里已经没什么东西了,这是可以预见的。

作为拔汗那著名的学者、贵族的座上宾,塔姆的财富还算可观,不被抢是不可能的。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家人在俱战提,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

城中有走来走去的人影,那是从西边过来的造物主信徒。他们组成了民兵队伍,自发维护秩序。

没有秩序是可怕的。

夏人摧毁了以往的秩序,他们退走之后,拔汗那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社会完全崩溃甚至比夏兵在的时候还要可怕。

西边几座城市的领主害怕夏兵再度杀回来,拒绝派兵收复拔汗那。到最后,居然还是造物主的信徒最为勇敢,自发东进,收复了这座被夏人遗弃的城市。

随意吃了几口馕饼后,塔姆从行李中拿出了一卷纸,开始书写。

“非常喜悦的一件事发生了,即今年最大的喜讯莫过于拔汗那的收复。无畏的吉哈德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了拔汗那。遗憾的是,敌人已经退走,他们并未相见。”

“无尽赞美卓越无比的造物主和一切事物的创造者;一切先知及首领、众圣贤之长穆罕默德圣人。没有他们的激励,就不会有无畏的战士来收复费尔干纳名城。”

“……我知道很多事情不能说、不能写。但我坚持认为,本着公正的态度,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以事实为主,正确地记录、叙事,对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传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各个民族、种族,都从自己的信念出发,传述有关自己事迹的各个传闻。在任何情况下,都偏爱自己的信念胜于其他方面。对于自己,过于夸大,对于敌人,过分贬低,所以各民族在记录事件时不可能完全一致。我的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

“……我没有优雅华美的语言,一时兴起之下,写下了这篇《河外战纪》,又名《胡大之鞭》。鉴于如今并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相关记录,我才敢不揣冒昧,书此拙作——一个简要纪事。不然的话,不啻于在阿姆河畔挖井。”

……

写完序言之后,塔姆又啃了几口干硬的馕饼。

窗外的风雪已经停下。

但这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几天,可能会有一场更大的雨雪袭来——和如今的局势有点像。

塔姆叹了口气,开始书写正文第一章。

“很多人并不知道敌方统帅的名字。经过我多方考证,并亲自至监狱访问了两位中国俘虏,按照正确的拼法,他的名字应是‘虚德·绍伊汗’。”

“……他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贤人,甚至他身边的随从,也多能创作诗歌,理解万物。”

“……他身边有一位佛陀的大毛拉,后来成为世俗之人。他的勇气是独步一时的,限于篇幅原因,我不便一一列举。我的意思是要说明他的勇气是如何地卓越,因为他正面打败了拔汗那的古拉姆军团,并且负伤后没有退却。”

“……不可能努力澄清、分辨每一件事。一个较为可信的传闻是,这位毛拉将军因为早年的某些经历,对造物主有着难以理解的仇恨,热衷于毁灭神庙,偏执到难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写就写到深夜,直到灯油燃尽。

黑暗之中,塔姆小心翼翼地收起手稿,藏在床底的箱子内。

他已经决定,过两天就去各地采访,听取人们的口述,了解官方的记录,获得第一手素材,以丰富他作品的内容。

他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能被多少人读到,他只想公正地记录事实。

或许有的官员甚至总督会将他的作品列为“禁书”,但这是无可救药的愚蠢。

他的书是献给统治天下的埃米尔的。

作为统治者,你就该摒弃那些无聊的情绪,公正看待历史,并从中学到些什么。只有这样,贤者才能记住耻辱,进而发愤图强,创造不一样的时代。

这个世界不缺少蠢人,但同样少不了慧眼识珠的贤者。

在贾伊罕尼召开内阁会议,无数波斯大军开始征集、调动的时候,邵树德已经来到了葱岭南原。

在他身后,无数驮兽、车辆艰难行走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间道路上。

路不知何人、何时所开,但唐代肯定拓建过,因为在路边发现了掩埋在荒草、泥土之中的石碑。

崎岖的山路,见证了不朽的历史。

一个又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山路上来来往往。

他们或朝气蓬勃,或雄心万丈,或忧愁满腹,或穷途末路。

走过这段路时,邵树德仿佛能感受到那弥散在山谷间的浓烈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