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用人(第2/3页)
作品:《晚唐浮生顶点小说笔趣阁》。”成汭回道。
朔方镇盐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其实是盐州,其次是宥州,再次是丰州、灵州,夏州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盐利,以前一直稳定在每年二十万缗钱的样子,最近几年有所增长,达到了二十六七万缗。除去人口增长的因素外,其实也夺了一些河中盐的市场。
毕竟,朔方军此时是西北第一大势力,军力强了,影响力就强,对商业也有促进作用。
再发展个十年八年,只要邵大帅狠得下心,甚至可以夺占河中盐在关中的全部市场。
如此重要的产业,地方上自然要积极配合了,成汭一直将其当做大事来操办的,亲自盯着,不敢马虎。
“无需过分自谦。”邵树德笑道:“在盐州干了第五个年头了吧?有没有想过挪个地方?”
成汭心中一惊,暗道还真让妻子猜准了,这是要挪地方了。
“但凭大帅吩咐。”成汭答道。
“我刚刚得到消息,金商节度使李详薨了,李详之子李柏自任留后,然军中有些不稳,有人支持商州刺史李桐任留后。”邵树德说道:“二人都叫我一声世叔,我也很为难啊,不知道该支持哪个。”
成汭恍然大悟,道:“为免二李相争,伤了兄弟情谊,不如移镇好了?”
“我也是这个意思。”邵树德叹道:“金商穷困,然安定多年,未受战乱波及,又有转运院转运财货,今有二万余户,十二万余口,比开元年间更盛。若移镇,需得有个好去处,不能委屈了我那两个世侄。”
成汭故作思虑了一会,提议道:“不如移镇邠宁或泾原?”
“泾原怕是不行。迁走了五千军士、一万七千多降兵之后,户口大衰。邠宁倒是不错,三州之地,安定数十年,确实比金商更好。”邵树德说道:“若李柏愿意移镇,当可为邠帅。这商州刺史之职,我属意你,去了可有把握?”
“不知去了商州,大帅欲令下僚做何事?整军耶?民政耶?”成汭问道。
“无需整军,武关防御使之职我打算交给定远军使王遇。他是李详旧将,金商镇兵多为巢军,和王遇是熟人了,他去了,自能压服那些军将。”邵树德说道:“商州亦有五六万口人,成大郎去了有两件大事。”
“请大帅示下。”
“其一,重整大昌关至商州道路。此路景龙中所开,路基犹存,然夏季多雨,河水暴涨,潦浸路面,需得想想办法,整饬一番。”邵树德看着一脸肃容聆听着的成汭,道:“其二,带一批耕牛去商州,好好发展生产。我听人说,很多商州百姓耕作田地过于粗陋,亩收才七八斗,实在太低了。整修道路,多蓄钱粮,就这两件事,成大郎可有把握?若干得好,一镇节度副使之职亦不是不可能。”
“自当尽心竭力,不误大帅之攻伐大计。”成汭立刻起身,应道。
“坐下吧。”邵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轻松。
金商二州,位置紧要,如果有选择,邵树德宁愿拿邠宁三州来换。
事实上他已经准备上奏朝廷,将金、商、均三州十五县并为一镇,统一规划、统筹当地的资源,利用好这十六七万口人,作为攻略山南东道的基地。
而整修崔湜主持开辟的山道,同样是为了战争服务。
商山道运输成本太高了,而且因为朝廷需要用此道转运东南财货的关系,运输量也受到限制。那么,已经半废弃的石门道就要利用起来了,不然如何支持前线征战?
这就好比一个人需要做剧烈运动,但供血管中有一段特别纤细,血液流动速度还慢,这时候如果能有两条血管并行,同时供血,想必能大大缓解困境。
折宗本已经在小江口立寨,带着一千折家子弟和一千均州降兵屯驻下来。
兴元兵去年冬季抵达商州,下雪后便停了下来,一直等到今春江河化冻之后,才从商州携带部分粮草,乘船而下,抵达小江口,与折宗本汇合。
金州兵在听闻冯行袭败亡后,已经返回本镇。
凤翔军余下的人马目前还在关中与商州之前押运粮草、器械。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南下,实在是因为均州那边养不起更多的兵马了,还是先囤积一段时间的粮草再说。
这样的交通状况,对战争真的很不友好。如果不能在敌人那边劫掠到足够的物资,势必会发展成间歇性战争,即打一段时间,耗尽了物资,不得不退回休整,待物资充裕之后,继续第二波攻势。
这样容易给敌人调整的机会!
“朝廷有意在金、商、均三州置镇,我欲表邠帅李延龄为节度使,王遇领定远军南下,兼武关防御使,山南仇池诸路兵马都指挥使折宗本兼均州刺史,统筹金、商、均三州军务。李延龄管民,折宗本管军,成大郎去了商州,当知道该怎么做。”
“下僚唯李帅马首是瞻。”成汭毫不犹豫地说道。
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金商那地方,有些偏了,大帅定下了军政分离的制度,想必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