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十墓九空(第1/2页)

作品:《拣宝大家杨帆

ps: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王观没有料到,在唐清华的口,自己已经晋升成为大收藏家了。此时此刻,他和俞飞白出了住宅区之后,立即驱车向北邙山方向而去。

要说北邙山,那可是洛阳一大人景观。那里不仅风光优美,景色怡人,更有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山上坟墓之多,有唐代诗人王建的古诗为证: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从这诗我们就可以知道,现代的天价墓地并不是创,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反正在唐代的时候,北邙山的土地肯定是寸土寸金,有时连黄金也买不到。山上的坟墓扎堆涌现,一茬接着一茬,几无卧牛之地。

这绝对不是夸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自东周开始,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都可以在山上找到坟墓。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

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只有到了邙山,王观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

按照侯老的指示,两人来到了翠云峰,站在高处朝四周打量,只见在在北邙山土岭上,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棋布,或是错落有致,或是集出现,显得十分壮观。

见此情形,王观自然忍不住感叹起来:“不愧是国之最。”

邙山是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长久,自然堪称国之最。

据史料记载,刘秀、元宏等十数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

从汉代到清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邙山这块地方。山势雄伟,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立墓于此,十分符合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风水之说。

说白了,这里就是世人眼的风水宝地。在风水理论,葬地讲究生气凝聚、风吹不到,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气。也就是所谓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意思。邙山一带,可谓是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是靠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理想风水福地。

加上世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觉得既然历代帝王将相都葬在这里,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直接证实了这里确实是风水宝地的说法。

这个观念又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化,甚至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邙山上集了如此众多的帝陵和古墓群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在王观感叹之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客气问道:“请问是王观先生吧?”

“对,我是。”

适时,王观也顾不上感慨了,连忙点头道:“是侯老让你来接我们的吗?”

“嗯。”

年轻人微笑点头:“侯老有事要忙,不方便过来。所以让我过来带你们去见他。”

在解释的时候,年轻人也招呼两人上车,随即徐徐开车而去,在邙山上绕行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邙山并不是单纯的一座山头而已。地理学意义上的邙山范围很广,它西接秦岭,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达一百多公里。

就算是狭义的邙山也不小,大概的范围在洛阳市北侧孟津至偃师东西一线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西约五十公里,南北约二十公里。地方肯定比较宽阔,不然的话也容纳不了几千年来诸多王侯将相、布衣百姓的陵墓。

不过车子就在邙山穿行,而且越走越偏僻了。如果不是提前打了招呼,王观和俞飞白真有些怀疑,年轻人是不是打算绑票。

不管怎么说,在年轻人的接送下,车子拐弯抹角,过了二十来分钟之后,最终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山脚营地下停了下来。

“到了。”

适时,年轻人开门下车,微笑招呼道:“侯老就在帐蓬里,我带我们过去……”

“这里是……考古营地?”

两人自然也跟着下车,有些惊讶地打量四周的情况。只见营地比较大,驻扎了十向个野营帐蓬,另外还搭建了不少灶台。

此时此刻,营地有不少人在淘米择菜,看来打算是做午餐了。不过更多的人却是集在地势较高的位置,拿着锄铲之类的工具挖掘。邙山是陵墓比较集的地方,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的,要么是耕田的农民,要么就是考古队了。

“没错,就是考古队。”年轻人也有些意外,毕竟在他看来,侯老找人过来,应该知道怎么回事才对,不过看情形他们好像不知情的样子。

尽管心里有疑问,年轻人却是没多说什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