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转口贸易(第1/2页)
作品:《临高启明小说免费全文》司凯德对此秘而不宣,只是表示,只要东印度公司愿意签署长期贸易协定,临高方面完全可以供应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大明商品。包括荷兰人最感兴趣的生丝和丝货。至于价格,比郑芝龙和刘香的价格都要低,司凯德提出的最好的“南京丝”在琼州的离岸价为110两/担。而荷兰人在大员买到中国商人运来的南京丝,价格高达每担145两。
这个价格让范?德兰特隆非常满意,如果能在临高装运到足够的生丝,那么从巴达维亚启运的船只就毋须在临高卸货后立刻返回巴达维亚。一部分船只可以直接北上大员港,从大员转运到日本。从大员运来的日本出口的铜和白银也可以运到临高用来支付交易货款。从贸易线路的安排上就比过去要灵活得多,船只的运力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范?德兰特隆当即表示愿意签署这一贸易协定。双方就转口大明商品签署一个专项贸易协议的草案。殖民和贸易部将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出售生丝、丝货、茶叶、瓷器。药材、杂货。双方议定了相关的价格。具体为:生丝2500担,每担110两;精白糖5000担,每担4两;丝绸10000匹,每匹平均价两。其他杂货若干。荷兰东印度公司为此将预付10万西班牙里亚尔。以确保临高在1631年度能够稳定供货。
荷兰人在贸易中是不吝惜于提前付款的,正是靠着预付定金的方法,在任何市场环境波动下,东印度公司都能获得价格低廉又充足的商品,使得竞争对手们无利可图。
因为事关重大,范?德兰特隆无权正式签署这样一个协议,所以双方只是草签了这一协议。当然,光这个协议就让范?德兰特隆乐得找不到北了。这个协议比几年前驻大员的总督纳茨和郑芝龙签署的那个未能实现的供货协议要优惠的多。不但价格下调,而且在东印度公司一直感到苦恼的供货数量上也有了增长。
仅仅这个协议的签署,就能让范?德兰特隆轰动整个巴达维亚。要知道这可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梦寐以求的直接打开中国贸易的大门。现在居然被他这个小小的低级商务员办到了,怎么能不让他喜形于色。
当然,协议能不能执行还有待于观察。但是范?德兰特隆并不怀疑这伙“澳洲人”有能力办到。如果整个协议能够执行下来,他范?德兰特隆的在公司内就堪称前途似锦了。甚至用不了多久就可能称为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评议会的一员。
范?德兰特隆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镇定,不至于让自己在谈判桌上就喜形于色。随后,司凯德提出了几项特别商品要求。
具体来说,就是马匹进口。
在整个东南亚、东亚,马匹都是稀罕物,不但品种差,体型小,而且数量也嫌不足。尼克向企划院提出报告,要求设法扩大马群的数量,以提高繁衍效率。但是他瞧不上可以就近搞到的滇马,滇马过小的体型和悲剧性的挽力使得它在临高的工农业和军事上都无多大的用处,蒙古马虽然作为还算堪用,但是第一无法大批获得,第二大家也实在有些瞧不上。军队和农业部门都强烈呼吁能够尽快获得品质较好的骑乘马和牵引马。
显然,靠着尼克带着徒弟和帮工在高山岭自力更生的搞人工授精,就算一匹公马一年能给200匹母马配种,但是马匹的基数摆在那里,靠自身繁殖得很多年才能供应得出足够的马匹了。大批外购马匹显然是唯一的途径。而且目前他们的种马资源也不乐观,除了一对铁岭挽马,就是一匹退役赛马。
尽管元老们垂涎的各种名马几乎全在地球的另一面,但是农业部属下的生物部门还是确认,在波斯和印度都产符合元老需求的马匹:可以用作目前急需的骑乘马和挽马。
经过农业人民委员会属下生物部门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荷兰人引进几种马。
一是日本的南部马。这是日本本土产的“再来马”系统里的的小系种,产于本州北部,成年马肩高可到150cm左右,比起平均肩高120~130cm的蒙古马要高大健壮的多,用来做骑乘马或者牵引马都可以胜任。这种马曾经在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联军所购买使用,成为联军炮兵和辎重部队的用马。当时联军在东南亚和日本购买了几千匹马用来补充部队,对南部马的评价最高。这是距离临高最近,又能够一次性提供较多马匹的马种。
另外一种是印度的马瓦里马。这种马匹据说是亚历山大军队使用的战马杂交的后裔,据说有土库曼马和阿拉伯马的血统。在印度演化出一种能在干旱贫瘠地形很好生存的马种,在印度次大陆上作为军队和贵族的骑乘用马使用广泛。最大的优点是这种马能在印度次大陆被广泛的使用,显然在适应海南岛的气候方面要比其他马种来得有优势。
范?德兰特隆对贩运马匹的事情不是很有兴趣。在跨海越洋的货物中活物是最不好运输的,马匹是很敏感的动物,在海运中很容易受惊伤亡,对饲料的要求高,还需要大量的饮水。马匹又非常占据货舱空间。所以马匹尽管在东亚价格昂贵,东印度公司对贩运马匹依然兴趣或缺。
当然,荷兰人既然是“海山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