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铁保(第1/2页)

作品:《鉴宝直播间 专门无名之辈

当然了,不是胡杨看不起满人,看不起铁保和成亲王永瑆。这两位的书法,确实也挺厉害的,这没必要黑。

然而,实事求是!抛开其他的因素,单单比拼书法的话,他们还真比如梁同书和王文治。

毕竟“翁、刘、梁、王”才是后世真正公认的清四家。

“那我这副字,究竟是清朝哪位书法家的作品?”刘发紧张得手指都绞在一起,因为有力,手背的青筋都冒出来,他自己不自知而已。

胡杨看到这,笑道:“这是铁保的作品,我们以前就遇到过。论收藏价值,铁保的书法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你这保存的不好,有一定的损坏,所以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铁保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纠正“馆阁体“带来的板滞之病。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没听说他练过欧体,但从这幅字来看,他的欧体书法也相当厉害。

别看铁保是满族人,其实他的官途也不能说顺利,最后的结局还不怎么好,遭受到免职、流放等,而且还不止一次。

铁保对于书法十分深爱,这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

虽然久居高位,但他只想留给子孙他的书法。

铁保楷书取法颜真卿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成就自己;他极善吸取晋唐名家中有益的书法营养,草书除了师法怀素等人,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正因为他遍临遍学晋唐名家的法帖,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

从史书记载里面,确实没怎么提过,铁保还精通欧体。

毕竟欧体和颜体,其实都是楷书,很少人会去研究两种同属于楷书的字体,而且还都被他琢磨出精髓来,这就非常难得。

“那大概值多少钱?”刘发追问。

大家都能理解他的心情,所有人带着传家宝去鉴定,最关心的不是真不真迹的问题,而是值多少钱。

不能说人家俗,这才是最真实的正常人反应。

“如果保存得好,三十万起步,现在恐怕就二十万出头,甚至十多万,具体不好说,要看买你这幅字的人,有多在乎。如果是铁保的粉丝,他们肯定不介意多花几个钱,对不对?”胡杨笑道。

还真别说,铁保书法的粉丝还挺多的。

满人里面,铁保、纳兰性德这些人,后世人对他们好感蛮重的,乾隆皇帝都不一定比他们受欢迎。

何况,乾隆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清朝确实还算不错,国家治理得不好不坏。但这个人好大喜功,从他四万多首诗就能看出来。

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而这首诗,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偏偏最后一句还是别人给他补上去的,这就有点尴尬了。

说实话,他这首诗前三句的水平,真的就是幼儿园的水平。

而且,闭关锁国就是从他开始的,一定程度上说,清朝的没落,也是因为他。

有人会说,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的,并非清朝,那他们肯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明朝,确实实行了禁海,但禁海只是为了防倭寇,正常的商业活动还是允许的,并没有锁国,否则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

而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将禁海的政策废除。

谁知道,到了乾隆上位,马上捡回来,还变本加厉,表示清帝国已经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没有?根本不需要外来的东西,于是,一口气关闭了通商口岸,只剩下一个广州。

他的这个决定,让中国错失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世界大航海。

这些,足以让中华民族落后一两百年以上,害得中国奋力追赶了一百多年,才勉强回到世界强国的行列,不受人欺负。

因此,在胡杨看来,乾隆这个皇帝可谓是罪大恶极。

当然,不可否认,他在位的时候,瓷器等行业发展还是挺厉害的。清朝遗留下来的古董文物,好多都是乾隆时期的,而且精品多。

这或许,就是他留给中国最好的东西了。

刘发顿时露出微笑,这已经超出他的意料,满足了。

来的时候,他想过,几万元,甚至几千元都可以。现在,最低都能卖到十多万,运气好的话,二十多万都没问题。

“不急用钱的话,委托拍卖行拍卖。当然,在这之前,最好就是花点钱,找一位好的装裱师傅,重新装裱,顺带让他稍微修复一下。晚一点,我给你开具一张我的鉴定证明。你带着鉴定证明去拍卖行,不怕别人骗。”胡杨对刘发说道。

刘发非常感激,胡哥这么做,不仅不收费,还给他提供了后续的便利。

“好!那我拿去拍卖。”

“嗯!不要着急,如果有空的话,可以留下来,明天凌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