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彻骨的严寒(第2/3页)

作品:《澳洲风云1876类似的小说

什么建设啊?

别忘了

法国人现在还在与苏俄打国际关系,俄国人并不承认沙俄时期200多亿法郎的巨额贷款债务,就更别提偿还了。

如此糟糕的信誉,有谁能站出来帮助苏俄?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

因为世界性大萧条的冲击,米国为了生产自救,曾经大规模的向苏俄提供金融贷款,数字高达17亿美元之巨,并且转移工厂和生产技术,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几乎渗透到工业体系的各个领域,等于手把手的帮助苏俄建立了先进的工业体系。

如今不可能了

米国已经被拆得支离破碎,8成以上的重工业都留在了密歇根共和国,在金融大萧条的环境下纷纷破产倒闭,没有机会转移出去。

当今世界上

也只有大洋帝国有能力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帮助苏俄重建整个工业体系,但这种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可怜英国,法国和德国整个掉进了深水区,在那里扑腾着呼喊“救命”,身上的力气渐渐消散。

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拯救措施,这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至少10余年才能缓过神来。

依照他们的小胳膊小腿,能扑腾出来的动静也不会大。

对比原来历史时空,苏俄是世界性大萧条唯一的受益者,只有详实的数据才能证明这一点。

苏俄于1928年10月开始实行第一个5年计划,工业化建设进入全面开展的阶段,几乎是从废墟上全面重建。

大批新的工程项目需要建设,“一五”时间恰好与大萧条撞车,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大萧条却恰恰成为了苏俄发展的助推器。

由于西方国家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又面临着大规模的失业通货膨胀的问题,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寻找市场成了当务之急。

资本是无国界的,为了赚钱,美欧资本家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哪怕是资助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不共戴天的敌人苏俄,亦在所不惜。

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专设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

29年底,苏俄同外国已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涉及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

到31年初,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了124项,涉及冶金、工农业、飞机、铁路等等,投资总价值超过了4000万美元。

在大萧条时期

世界上有近50%的工业设备都被投入到了苏俄的工业建设中,而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建立的。

苏俄三大钢铁场、马格尼托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斯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在米国的援助下建造的。

苏俄三大汽车厂,也都是在殴美专家帮助下,用西方设备建设而成的企业。

四大拖拉机厂都是米国援建的新厂。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米国近80家工厂的帮助下建成的,在二战中演化成t34坦克的滚滚洪流,成为击败德三帝国的关键性军事力量。

苏俄30年代的最大电站,第聂伯电站和其他大型电站都是依靠英、德、美提供设备建成的。

31年,苏俄向国外购买了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在32年上升到了一半左右。

苏俄在极短时间内工业飞速发展,获得了全面的重工业生产能力,还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一五计划期间,米国累计向苏俄贷款了17亿美元,为其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32年,在苏俄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万人,其中6成以上都是米国人。

这些专家的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总工程师,总建筑师等要职,很多人还得到政府奖励,获得了苏俄最高技术奖列宁勋章,例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就是米国人。

西方经济大萧条中,出现了一大批的失业技术人员,他们也被招聘到苏俄工作,几乎帮助苏俄重建了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培养出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到1932年底第一个5年计划结束时,苏俄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并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这一迅猛势头在二五计划中得到了延续。

截止至二五计划结束,也就是37年,苏俄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产量亿吨,发电量365亿度,建成包括钢铁、飞机、汽车、化工、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共6000多家企业,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0%。

与此产生鲜明对比

33年与28年相比,米国工业产值下降了44%,德国下降了45%,英国下降20%。

通过上述的经济表现可以看出,全力帮助苏俄实现工业化,并没有增强美欧等传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实力,缓解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反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