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分钱(第2/3页)

作品:《澳洲风云1876类似的小说

上北洋海军主力舰长都在这一水平,少点儿也有限。

这仅仅是年奉,这还不算其它的“额外”收入。

不止是军官收入高,就连北洋海军士兵收入也不菲。

当时北洋舰队士兵发放薪水按等级来分:

一等水手年薪120两白银,约值40金洋。

一等炮兵年薪是240两白银,约值80金洋。

岸上勤杂工年薪36两白银,约值12金洋。

鱼雷匠年薪288两白银,约值96金洋。

电灯兵年薪360两,约值120金洋……

这样的收入水平基本上与大洋王国海军官兵半斤八两,考虑到满清国的白银购买力更高,实际上还略有超出。

将海军经费全部归属于政府预算开支后,内务府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营造大王宫,他难道不香吗?

国王李福寿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考虑,毕竟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海军舰队一直由王室私人出钱名不正言不顺,搞得他本人好像抓着军权不放似的,趁这个机会正好脱手。

从另一方面来看;

一来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原本基础就非常好,牧场和种植园设施都是现成的,经过4年多的修养生息和移民迁入,具备了相当的人口规模和税源,能够负担得起日益扩大的海军舰队开支。

二来大洋王国通过发行自己的硬币和纸钞,每年节省了240多万英镑(480万金元)的印钞税,等于给王国财政增加了240多万英镑。

三来财政部下属成立巴拉瑞特联合矿业公司,主管170多座金矿统一生产,每年稳定产出数百万盎司的黄金,财力足够充沛。

如今“红河谷”号战利舰正在船台上建造,到了明年底就可以入役,“布里斯班”号建造工程很快也要上马,还有计划中的后续两艘舰看样子也要建造,海军舰队日常维持费用进一步扩大是大趋势,趁早甩手为妙。

陆军部分得600万两白银份额,主要用于三方面开支,一方面是研制先进的身管野战炮系列,包括40毫米,65毫米,95毫米,120毫米,150毫米和210毫米野战炮,预计投入35~40万金元。

第二方面就是坦克研发,如今的坦克底盘改进在不断的进行中,已经越来越接近陆军满意的程度,炮塔也在进一步完善中,今后计划率先装备两个坦克团,这可要花费不少钱,预计投入130万金元以上。

第三方面就是班组武器研发,预计投入18~20万金元左右。

剩下就没多少钱了,补充总参谋部办公经费,增加参谋人员军事院校培训,组织部队军官轮训等等,轻松就把这笔钱用了。

在内阁的资金分配中,王室禁卫军获得150万两白银,政情局获得50万两白银,内政部获得200万两白银,文化教育部获得200万两白银。

前两者暂且不谈,主要是用于更换军事装备和被服等开支,变相的减轻业务府资金负担,让其集中全力建设大皇宫,不要再分心他顾,这也是内阁诸大臣对陛下的一片孝心。

内政部获得的资金用于建立多座警察学校,更新警察装备,新建警察局措施等等,包括向文明国家看齐,计划中建造多所监狱,当然后面的这个计划被否了。

现在的服苦役制度就很好,这年代也没有人权这种概念,改什么改?

文化教育部获得的资金当然是用于设立学校,计划建立多座专科学院,重点是师范和工科学校,这是社会上急需的人才。

首相辛长君伯爵汇报的这些资金开支去向,事情都已经通过充分的博弈,所以也就是走个过场,国王李福寿点头同意之后,下旨成文实施。

在这份战争赔偿案中

李福寿及其王氏家族无疑是最大的受益人,非但甩掉了海军舰队日常费用开支这个大项目,而且王室禁卫军和政勤局都收益不少,变相的减少了内部开支。

按照王室家族惊人的盈利能力,每年积累的纯利润都是千万英镑以上,即便大兴土木建造大皇宫,也无法阻止内务府积累雄厚资本。

历经20年持续的建设,王室领地范围内基本设施已极其发达,铁路,公路,桥梁,码头以及城市建筑该建的基本上都建了,剩下的投资就很有限的,从此进入长期而稳定的资本收益期。

这进一步推高了内务府收益预期,要比前些年猛涨上一大块。

至于王氏领地范围之外的建设,那就属于政府的事情了,一个公一个私那还是要分清楚的,本着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这些项目投资全都属于财政开支。

例如悉尼海湾大桥项目,由于海湾大桥一端在康士比高原的北仑市范围内,这里属于国王的私人领地,所以他拿出了一半的建设费用。

大桥的另一端在悉尼,这就属于财政开支了。

大桥建成之后的通行费按照股份分成,人员开支和维护费也同样按照股份分成,这样就没矛盾了。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