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澳洲居,大不易。(第1/2页)
作品:《澳洲风云1876小说》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唐人街
澳洲枫木制成的简陋牌坊上,还带着没有去除干净的树木旁枝,显然刚建成不久。
牌坊上高高挑起的华夏式飞檐建筑,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家的感觉。
这里的街道比较窄小,两侧林立着高高矮矮的木楼,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川流不息,街巷里传来浓重的烟火味儿,那是熟悉的华夏饮食特有味道。
挤坐在马车上的华工们产生一片躁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嘴里面都淡出鸟来了。
当闻到熟悉的葱油饼,猪血粥和油条的味道,在街巷中淡淡的飘散开,口中己疯狂的分泌唾液,大家忍耐不住的四处张望。
昆士兰的唐人街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华人聚居地,约有3万多名华人淘金者在此生活,全部都是精壮的年轻男性,最大的年龄不超过50岁,是最早一批来到昆士兰的华工。
这其中娶了当地白人女子结婚成家的不足百人,大多是早期淘金者中的佼佼者,已经离开危险的金矿场留在唐人街发展,积累起不菲的身家。
其他的华人淘金者以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为主,都是这一两年蜂拥而至,希望能圆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
看看天色,约摸不到中午时分。
绝大多数淘金者都在距离布里斯班市远近不等的金矿场里干活,待傍晚时分才会返回,午餐简单对付一口便可。
所以唐人街上的人流不多,有一些皮肤黝黑的印度群岛妇女充斥其中,频频对往来的华人男子打招呼,显得神采飞扬的样子。
“属于派涅利矿场的工人到地头了,所有人都下来,动作快一点,我是管理你们的工头刘大刀,都给我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明天一早上工别认错了。”
腰上扎着牛皮腰带的刘大刀站在车辕上大声嚷嚷,他是一个身材健壮的虬髯大汉,约莫30岁左右的年龄,指挥派涅利矿场42名华工从几辆马车上下来。
“你们所有人都记住;
进入昆士兰每人10英镑的人头税是由派涅利矿场支付的,这笔钱需要你们在金矿场淘出的沙金支付,每过一个月多一个英镑的利息,直到缴纳清为止。
在此之前
你们统一都住在笼屋里,食宿和来回金矿场的马车由派涅利矿场统一安排,相关费用由你们承担。
不要妄想着离开,这里距离最近的小镇都有140英里,沿途荒无人烟,到处都有凶猛的野兽出没。
别怪我没提醒你,你们这些刚来的家伙可以找人打听打听,那些擅自离开的都死在了荒郊野外,没有一个例外。
奉劝一句,老老实实干活才是正途。
若是运气好,走在路上都能踢到大块狗头金,那可就发大财了。”
到了唐人街,自然有经营笼屋的华人老板带着伙计迎出来,让华工们自己搬着行李进去安置下来。
所谓笼屋,就是一间房子里用木板隔成笼子一样的小间,仅容一张床铺大小。
昆士兰唐人街大量的华工涌入,能够度过严寒季节的房屋立马紧张起来,笼屋便应运而生。
站在街口
李福寿靠在大包行李旁没有离开,他对一直跟随自己的三个人说道;“你们自己考虑清楚,是跟着我还是到矿场淘金,主意要靠自己去拿。”。
“李少爷,我听说金矿场上非常危险,即便有运气挖到大块狗头金,只怕没命拿回来,没有那个福气享受。”何守田态度坚决的说道;“我发不了大财,只愿意跟着少爷吃碗安稳饭。”
身材强壮的范阿生今年正好20岁,是一个性情憨厚的实在人,同样果断的表示;“少爷是有大本事的人,我愿意跟着少爷。”
只有刘栓犹豫了下,脸上带着羞红之色说道;“李……李少爷,我还想去矿场试试运气,要不然远渡重洋来到新金山,实在不甘心。”
“没关系,去留全凭自愿。”李福寿拿出一个先令银币递给刘栓,微笑着说道;“上午你也帮一会儿忙,这是给你的酬劳。”
“李少爷,这就不必了吧,我也没帮上什么。”刘栓摆了摆手,眼睛却死死盯着李福寿手中的闪亮银币,露出一丝火热神色。
“呵呵……凡事一码归一码,这是你应得的钱,我这人做事喜欢掰扯清楚,不愿意为一点小事而欠人情,那玩意儿……太累。”
李福寿抓过他的手,将一先令的银币放在刘栓的手中,脸上露出淡淡微笑说道;“这样我们就两清了,以后我做生意开商铺,你来照顾生意该怎么算账就怎么算账,比较爽利些。”
站在身后的何守田与范阿生默默对视一眼,他们知道李少爷的话中含义;
今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该咋样就咋样。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叫门栏仔的同乡愿意跟着李福寿,因为门栏仔来澳洲之前做过几年的饭店学徒,有做菜的手艺,比起淘金来更愿意做个掌勺的厨子。
听到李福寿提了一嘴准备开饭店,门栏仔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