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统一思想(七)(第1/2页)

作品:《海南1939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全本小说

1939年2月初的陕北,大雪过后天气开始放晴,黄土高原掩映在一片茫茫的白色当中,偶尔露出一抹灰色,那是地面上的人们在扫雪。

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约5华里处的一处小山村杨家岭,只有十来户人家,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是依山而居,从山体挖出一个个拱形的洞穴,省掉地基和木材、砖石,便成了居家的屋子,当地人管之叫“孔窑”,窑分数孔,依山而建,在厚厚的黄土层中打出一方空间,有着朴素的力学和美学元素在里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因为日军轰炸延安城而搬到这里的党中央机关,让这个不大的小山村热闹起来。

20岁的翟作军拿着一把长长的扫帚在院子里扫雪,当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时,警惕地抬起头,一只手按在腰间的盒子炮上,直到发现来人才放开。

“主席......”

来者是中央军委机要股股长叶子龙,此刻也不过23岁,手里捏着几张电报纸。

“屋子开会呢,恐怕你要等一会儿,事情很急吗?”

“不算太急,主席之前过问过,我怕他着急就先送过来,等会就等会儿吧,来来,我帮你一起扫。”

两人虽然很熟,但从不谈论具体的工作,翟作军不会问他的电报内容,叶子龙也不会打听里屋在开什么会,两人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一边,很快就将院子里的积雪扫到了边上,过了一会儿,正中屋子的门被人打开了,一个年青女子挑开厚布帘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他们。

“叶股长,主席正说到你呢,快进来。”

叶子龙不敢怠慢,小跑着进了屋,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呛人的烟味,由于没有点灯,他甚至分辨不出屋子里有几个人,只听到一个浑厚的湖南口音招呼自己。

“小叶啊,你来得正好,是不是恩来的电报啊?”

“主席。”叶子龙敬了个礼,把电报递过去。

电报是从重庆曾家岩50号发来的,从叶子龙的角度,主席高大的身材掩在满屋的烟雾中,只有左手上的烟卷一闪一闪地,浓密的黑发下宽敞的脑门皱起一道道纹路,炯炯有神的目光一如既往,片刻之后,他看完了电文,递给炕上一位瘦瘦高高的男子,新当选的六届中央委员张浩。

“看来,新四军的领导层问题已经浮于表面了啊。”

电文的内容很简单,由于感觉到不被信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借去重庆催饷的机会,向驻重庆的中央代表团团长伍豪表达了辞职的要求,这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电报在屋里几个人的手中快速传阅着,最后一个是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宣传部长的洛甫。

“我看恩来走一趟是有必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新四军东进就无把握,上个月27日项英同志来电,4支队不听号令,擅自在当地扩军、戴季英同志做为该支队政治部主任无法开展工作等等,都有愈演愈烈之势,抗战过去一年半了,他们还在大别山地区徘徊不定,给了国民党以口实,这些问题是不是也一并解决为好?”

主席没有直接表态,目视众人:“洛甫同志说了他的见解,你们也都说说。”

离他最近的张浩开口说道:“叶军长和项英同志之间的矛盾的确不利于新四军在敌后的发展,如果军事指挥以叶为主,底下的同志会不会听从?毕竟还有党委、有东南局,党的领导是这支以南方游击队为主的队伍赖以生存的法宝,他们与国民党血战多年,思想这个弯一时之间恐怕很难转过来,项英同志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他有威望,有能力,相对来说,队伍更易受他的影响,叶心里有怨气也是正常的,这与其说是一个指挥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组织原则的问题,即新四军究竟是不是党的队伍”

主席依然不置可否,转向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王稼祥。

“稼祥啊,你的意见呢?”

王稼祥推推鼻梁上的眼镜:“去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已经明确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提出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批判了统一战线工作中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错误。指出,对于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的灵活对策,绝不能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

组织部长陈云马上接口道:“但是从东南局的反应来看,项英同志显然没有正确理解这一主张,依然处处只讲联合不讲斗争,对当地国民党的交涉中一让再让,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有时候看起来,一个党外同志比他还要拎得清咧。”

屋里的众人纷纷发言,他们都是留在陕北的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他们的发言基本上就代表了中央的态度,主席静静地听完,在屋子里踱了几步,停下来说道。

“张浩同志说得好啊,我们究竟需要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做为以留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