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人情交换(第2/2页)
作品:《国潮1980无防盗章节》应该“贴牌”外销。
反过来越是需要技术,产量越低的越不适合这么办。
鉴于这个原则,宁卫民保留了绢人、料器、仿生瓷、石雕的自主品牌。
在展览会上力推的不外乎就是锦匣厂的锦盒,街道缝纫社的昆虫草编,仿古瓷的餐具,甚至还有东花市街道生产社临时吹出来的第一批酒杯。
还别说,真有不小的斩获。
一个来自英国的代理商看中了锦盒,现场给了宁卫民几种帽子盒的款式。
需要宁卫民以锦盒的制作方式,按照他提供的款式,给出每种一千个的报价。
最终按两万两千块外汇券,现场达成协议。
宁卫民会为英国老牌的玛莎百货在两个月内提供质量合格,带有“Pc”铭牌商标的三千只锦缎帽子盒。
还有几个意大利代理商看重了仿古瓷的中餐瓷器,询问制作成“Pc”品牌西餐餐具的价钱。
但因为宁卫民无法现场给出详细的报价,这件事只是初步有了合作意向。
他只能在和刘永清以及仿古瓷厂商量后才能给予回复,继续商洽此事。
最意外的就是东花市街道生产社的酒杯了。
因为都是临时加急吹制的,有两个杯子的料棍儿意外混色了。
最终吹好的杯子,并不是纯色透明的。
而是从上至下,由红黄、蓝绿混合色至无色透明的渐变效果、
这反倒误打误撞,更受外商青睐。
有人当时就要订购这种效果的红白酒杯各两千只。
还有人提出需要其他颜色的产品和详细报价。
深陷数人包围圈的宁卫民被代理商们如此热情的反响,吓得反倒不敢应了。
他只能找借口脱身,紧急联系常玉龄,询问是否能制造出效果恒定的产品来。
就这样,在得到常玉龄肯定的答复后。
在这次为期三天的国际展销会结束后,东花市街道生产社,不但一跃成了共和国制作西餐玻璃酒具的“鼻祖”。
而且还意外的拥有了一种渐变色的西餐酒具作为贴牌创汇主打产品,获得了价值十三万元左右外汇券,七千五百只各色酒杯的海外订单。
这个曾经只有十几个人,而且一度倒闭小作坊,变得越发红火起来,在宁卫民的手里开始向八十人的生产规模扩大。
不过与之相比,其实宁卫民个人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因为仅以眼前来看,这次展销会上谈成的买卖,如果刨去百分之十的贴牌费要交给总公司,还能让他至少能赚到手十万元外汇券。
所以他怎么能不爱皮尔·卡顿公司,不尊重自己的老板,不珍惜自己的职位呢?
不虚伪的说,真的没必要升职了,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