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化学需要我的模型!(第1/2页)
作品:《学霸的黑科技系统陆舟和陈玉珊结局》钱师兄的工作效率很高。
就在杨旭汇报工作的第二天,陆舟便收到了从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寄来的邮件。贴在邮件附件位置的,是一份实验报告,里面详细地汇总了这段时间收集到全部的实验数据。
有了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陆舟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自己的理论。
多亏了这些东西,他总算可以开始下一步工作了。
翌日清晨,陆舟将杰里科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同他说道。
“我记得上次你和我说过,你打算跟着我研究计算材料这个方向。我现在再问你一次,你准备好了吗?”
听到这句话,杰里科立刻激动地说道:“当然!教授,我已经准备好了!”
他在麻省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修完了应用数学的学位之后,还顺带着修完了应用化学专业。是陆舟五个徒弟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数学、化学基础的。
坐在隔壁办公桌前,正在埋头工作的魏文,有些羡慕地看了他一眼。
和自己同一批入学的杰里科,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
然而现在都已经过去了半年,他还在做一些学习性质的工作,根本没有参与到正式的研究中。
察觉到了魏文眼中的羡慕,陆舟开口说道。
“你不用羡慕他,现在的积累是为了飞得更高。如果你打算往数学物理方向发展的话,你必须比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
数学物理和计算化学不同,后者还在萌芽中缓慢生长,试图用新的理论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然而前者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前实验水平几条街,进入到了未知的领域。
一个未成熟的领域与一个已经成熟的领域,想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突破,需要付出的汗水是截然不同的。
魏文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仅仅只是羡慕而已。
点了点头,他简单地回答道。
“我知道了。”
杰里科举手,干劲十足道:“教授,您需要我做什么?”
陆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笑了笑说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会儿你跟着我去个好地方。等到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
任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都是从文献阅读开始。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是如此。
拿到了实验数据之后,陆舟并没有急着开始动笔计算,而是一头扎进了燧石图书馆。
这项工作原本陆舟是一个人完成的,现在他倒是有了两个帮手,一个是有志往计算材料方向发展的杰里科,另一位则是在他这儿做博士后的康尼。
坐在陆舟旁边,翻阅着文献的杰里科忽然开口问了句:“教授,您是怎么想到用空心碳球去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的?”
“科学的直觉?再加上从其它地方得到的灵感,”一边翻阅着手中的文献,陆舟一边用闲聊地口吻回答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关于技术思路这个问题,并不存在绝对合适的选择,只存在相对合适的选择。”
“相对合适的选择……”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看着手中的文献,杰里科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有了两位助手的帮助,文献收集并没有花费陆舟太长时间,
在此之后的文献综述等一系列工作,也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了。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
涉及到计算方面的事情,只能由陆舟自己来完成。
三月份的最后一天,陆舟没有去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起床之后便转身走进了二楼主卧旁边的书房。
坐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他给自己泡上了一杯咖啡,然后便打开抽屉,取出了纸笔。
在干净整洁的论文纸上,陆舟构思了片刻之后,写下了一行标题——
《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
电化学界面理论是现代电化学的重要支柱,也是理论化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其地位就如同数学界的孪生素数猜想,在某一类的问题中占据核心地位。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真正意义上的界面分子模型被提出。
也正是从那之后,电化学界面的经典静电学概念开始向凝聚态物理的现代概念过渡。
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后诞生的分子动态学模拟、montecarlo模拟等等计算机模拟方法,让电化学界面的理论模型更加逼近于真实。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电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也没有人能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理论模型,对其中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随便举个两个例子,多晶金属电极的微分电容曲线该如何进行解释?不同溶剂的电解质溶液中hg电极微分电容曲线中的电容峰的起源又该如何解释?
这些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都是书本上未曾提及的。
如果将这些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