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第2/3页)

作品:《汉阙女主

道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亦剧烈反对霍光将战争提前的打算。

因为他身为御史大夫,又得以参加中朝集议,很清楚帝国的经济运行状况。

“大将军,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二十万兵,则加倍矣。”

加上劳役民夫,真正影响到的人,何止上百万户?这几年灾害很多,有些地方大旱生蝗,南方江淮则遭了洪水,加上齐地大地震,连年不丰收,流民未尽返乡迁徙,这时候逼迫他们服役参军,不知会造成多少惨绝人寰的事来。

此时不昭示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也就罢了,为了大将军的夙愿,为了解决匈奴,裤腰带稍微紧紧可以。但忽然提前到下半年出兵,实在是太刁难统筹粮秣的官吏,更为难天下百姓了。

“如今边塞所设仓禀武库未丰,粮秣不足,必须等一次秋收方能足够大军一年之用!”

此外,曾担任过太仆的杜延年深知,上一次战争造成的各地苑战马损失尚未恢复,此时出战,泰半士卒都没有马匹,得在茫茫草原上步行前进。

因此,明年春天才是进攻最好时机,那时匈奴马匹刚刚过完冬,青草未长成,处于最羸弱的时候。但今年下半年正是秋天,匈奴草深马肥之际,机动能力更强。于步卒较多的汉军不利。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大将军,能等得到明年么?

霍光不快,也未斥责杜延年,只是起身更衣。

但杜延年紧随其后,却跟了过来,看样子是要追着进谏。

霍光当然没有汉武帝那种踞厕见人的坏习惯,只让院子里其他人出去,二人竟就站在有些味儿的厕外说起了话。

霍光一贯对杜延年敬而爱之,此刻竟破天荒地斥责起了他来:“幼公莫非是反对惯了,事事皆要与我为难?“

杜延年长作揖,哽咽道:

“因为大将军说过,下吏,是你用来正身形纠错厄的镜子啊!”

……

“大将军还记得孝武晚年,天下几乎陷于土崩的情形么?”

杜延年说起了让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心有余悸的往事。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这是孝武时文学侍臣徐乐所奏之疏。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胜吴广之徒,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然而起于穷巷,偏袒大呼,而天下景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由民困而秦王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一旦出现土崩,那就是摧枯拉朽,根本没救了。

诸如吴楚七国的叛乱,不过是“瓦解”之势,看似声势浩大,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然而却不足为患,因为诸侯们无法鼓动文景时安土乐俗之民众,没有他们响应,野心家是成不了事的。

而孝武晚年,和秦末很像,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而加上永不停息的战争,天下几有板荡之势。关东流民二百万,地方上举旗造反者不计其数,甚至有县吏谋反,之所以有亡秦之患而无亡秦之祸,全靠了孝武晚年的轮台诏的急刹车,和霍光之后的执政。

“大将军还记得,下吏与田子宾,赵翁孙等追随于大将军幕府为吏的时候么?”

杜延年是杜家少子,没有太好的出路,是大将军看中了他,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吾等这些幕府寮吏愿追随大将军,而非上官桀、桑弘羊等,是因为认定,大将军能让天下复安。而后,大将军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摧燕王、诛上官,匡国家,安社稷,又遭大难,拥立新君,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大汉从土崩边缘,被拉至中兴之势,霍光稳固的执政功和知分寸的进取不可没。

“可如今,大将军是欲重蹈孝武晚年覆辙,欲因怒兴师,愠而致战么?”

杜延年苦口婆心:“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大汉越来越强盛,匈奴越来越衰败,越是往后,胜面越大,何必急于年内必灭匈奴呢?“

“别人不知,你还不知?”

霍光也忽然恼怒了,靠近杜延年,压低声音道:“大汉等得起,汝等也等得起,但老夫等得了么?”

“幼公啊幼公,你可知我还能活多久?”

“一年,半年?数月?连医者都说不清楚,或许明天便长眠不起了!”

“你是欲让我恨恨而终么?”

杜延年也不管地上污秽,下拜道:“下吏宁可让大将军遗憾。“

“也不愿让大将军像孝武皇帝一样,后悔!”

“世上有守成之主,有中兴之主,亦有开拓之主,大将军已使大汉守成、中兴在望,为何非就要急着将开拓也一并做完了呢?”

“你错了,孝武皇帝的悔,那是